237 自然資源攻略-《大宋有毒》
第(2/3)頁
如此評價宋朝的堡壘政策對不對呢?要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確實對。但別忘了,這是一千年前的北宋,人們少了一千年的經驗教訓,還沒總結出來那么多道理,更沒后世國家政府的手段和見識。
其實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北宋朝廷玩的這一手已經很高超了,至少是穩定住了河湟地區的蕃人,從而為關中筑起了一道很結實的西部屏障,保證了永興軍路的側翼。
雖然在經濟上吃了點虧,但在戰略上擠壓了西夏的進攻方向,迫使他們不得不把突破口選在環州、慶州、延州、保安軍、定邊軍、綏德軍把守的這幾百里寬的正面戰場上,無法充分發揮騎兵大范圍迂回、四處開花的優勢,同時把北宋軍隊的作戰難度從戰略層面上無形中降低了不少。
現在西夏人要在湟州邊境筑城,就說明他們也認識到光正面對抗北宋太難,也想尋找更多突破口,同時也證明了湟州的戰略地位還是挺高的。
但洪濤不是古人,也不是來客觀評價北宋軍事理論的。既然有著比宋人多一千年的眼光,那就得比古人玩的高明、玩的漂亮才對,否則就太廢物了。
怎么才能比古人高明呢?其實湟州遠沒有表面上那么荒蕪、貧瘠,只是古人的生產力水平低,對邊境地區投入的開發力度也小,所以才沒真正的認識到此地的好處。
在后世湟水、大通河流域河谷盆地眾多,別看海拔有點高但土地肥沃、不缺水源,是中西部很重要的產糧區。
而且很多山谷的陽面還有大片森林植被,一路上洪濤就發現了不少溫帶和寒帶樹木,不是次生林,全是也原始樹木,長得又高又大,是非常好的木材。
原本以為這里沒有什么礦產,但經過這些日子的了解,洪濤發現自己有點想當然了,這片高原山地中不僅有礦,還不少呢。不僅有劉松發現的鐵礦和石棉礦,從其它寨堡的公文上看,好像還有白云石和少量銅礦。
唯獨沒有煤炭的記載,但溪羅撒部落里有從祁連山北面南遷的六谷部蕃人,他們說在大通山北面就有可以燃燒的黑石頭,想來應該是煤。
大自然是公平的,山脈南側缺煤,那就得多點別的東西。多了啥呢?洪濤一直都惦記著的天然堿很多。
西邊不過二百多里就是青海湖,那里不光產鹽還有天然堿、硝石、芒硝。這些東西已經被蕃人拿來與宋人交換上百年了,湟州本地寨堡配置黑火藥所用硝石都是這么來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