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獨居石-《大宋有毒》
第(2/3)頁
挺順滑,一看就是王大頭徒弟的手藝。這個老頭有點走火入魔了,弄根針也得刻上大頭的字號,生怕世人不知道他手藝好。
“如此一來,妾身都看不清字了……”蓮兒很不樂意,好不容易有個明亮的光源還給拿遠了,不是撒嬌,是真看不清。
“你再用幾天眼睛會瞎的!閉上眼,過一會睜開就好了。”別說蓮兒看不清字,洪濤自己也被這架燈晃得有點眼花。這不是近視和花眼,而是眼睛的自我保護,光圈太小了。
這架燈不是普通油燈,也不是馬燈,它叫汽燈。洪濤剛到把宗城見到石棉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汽燈。可當時沒有玻璃,汽燈造不出來,但這個念頭一直沒忘。
有了高俅這個能吹的主兒之后,洪濤重新把制造汽燈提上了日程。儲油罐、燈架、打氣筒都很好解決,粗溜的煤油也沒問題,只待高俅把玻璃燈罩吹出來,北宋的光明就會來到。
汽燈的亮度非常高,具體有多高洪濤也沒數據,但一百瓦的白熾燈在它面前就像螢火蟲的屁股。
一盞汽燈正常點亮能照亮小半個足球場,當年在地壇公園里看露天電影時,廣場上就會掛起兩盞汽燈,真亮!
在沒有電力和電燈的情況下,這東西是最方便、最有效的照明工具。但它的科技含量并不低,不是有了玻璃燈罩和煤油之后就可以正常發光,還需要一個比較特殊的原料,叫做硫酸钚。
汽燈沒有燈芯,它的發光和燃燒零件是個用石棉線織成的細網。能不能亮如白晝,關鍵就在這張細網的制作過程上。
需要用硫酸钚溶液浸泡石棉網,利用钚元素的放射性,受到高溫之后才會發出雪白的光芒。缺了這一步,汽燈只能當馬燈用,亮度和油燈無異,只是因為有了玻璃燈罩不怕風而已。
钚,放射性元素,以北宋的科技能開采放射性元素嗎?答案肯定是不成的,沒有一系列儀器和試劑,別說開采,怎么確定這種元素的存在都是問題。
但钚元素有點特殊,它在大自然中會以結晶的形式存在,只要找到這種結晶,再用硫酸溶解,硫酸钚溶液就算有了。
钚的結晶很漂亮,呈黃綠色半透明,表面還有一種油性。歐美人把它叫做獨居石,意思就是從來不和其它寶石伴生,產量也很少。
洪濤曾經在駕車穿越內蒙時見過這種結晶,當地人把它做成各種掛墜販賣,冒充祖母綠。這個地方后世叫白云鄂博,就在包頭市以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