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古代坦克(白銀33)-《大宋有毒》
第(1/3)頁
與涼州城相比烏鞘嶺關隘是險要很多,看似更難攻占。其實不然,與其在涼州城下被成片的火箭活虐,真不如去烏鞘嶺拼命。
前者是根本摸不到敵人,還沒地方可躲,后者有很大希望進入白刃戰,雖然也需要付出極大代價,但只要能有回報就不虧。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很可能把涼州守軍逼出城。想必宋軍的將領也會明白烏鞘嶺的重要性,就算再不樂意也得相救。
一旦涼州守軍出城了,仁多保忠愿意立馬跪地給神佛磕頭。攻城戰西夏騎兵占不到一丁丁點便宜,野戰嘛,再精銳的宋軍也不足懼。
至少比傻乎乎的去城墻下面當靶子被人射著玩舒服多了,說不定會把涼州城和烏鞘嶺一戰全部拿下。這就是仁多家族力挽狂瀾,直接扭轉戰局的不利,反敗為勝了!
然后嘛,仁多一族就會成為西夏的英雄,就算梁家權勢再大也得讓出些許來。只要抓住了軍權,不敢說和梁家平起平坐吧,萌蔭子孫也是必然的。
人一旦有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再苦再累也會全然不顧,這可能就是精神的力量。西夏營地里徹夜難眠,人影晃動。
佛曉之前,為了防止被涼州守軍發現端倪,大家誰也沒上馬,更沒去管什么輜重營寨,扔掉一切不必要的東西,輕裝簡從向南轉了一個半圓,摸著黑踏上了去烏鞘嶺的驛道。
而城北的白馬軍司則按兵不動,還在營地里多點了一些柴堆,意在迷惑涼州城里的守軍,拖得越久就對進攻烏鞘嶺的仁多保忠越有利。
待到烏鞘嶺的烽火燃起之后,只要涼州守軍敢出城相救,他就會和哥哥前后夾攻,在野戰中一舉消滅這支讓人又恨又怕的宋軍,回過頭來再去收拾涼州城。
洪濤當然不會知道仁多兄弟倆的動向,望遠鏡在夜里還沒肉眼好用,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
“什么?南邊有烽煙!”剛剛端起早飯還沒吃兩口,南城就傳來了不好的消息。
“看來敵人是和咱們玩了一出空城計啊!”烽煙只能代表一個意思:烏鞘嶺遭到了大量敵人的進攻。要不是苗魁覺得非常危險,肯定不會點燃烽火求援,而且進攻烏鞘嶺的軍隊很可能來自北面。
這個判斷很快就被望遠鏡證實了,遠處那座西夏軍的營寨里太過安靜了,就算故意弄了一些炊煙啥的,還有馬匹和人員走動,但能瞞住肉眼卻瞞不了望遠鏡,有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