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王冠被劫-《大宋有毒》
第(2/3)頁
其實不然,這就叫能臣,他們總是能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變成雙贏的事兒。假如光由政府出資賑災,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問題是老天爺的心情誰也控制不了,受災次數多了政府也得破產。
錢不夠了咋辦?政府就會動歪腦筋,在賑災力度上偷工減料。長久以往下去,這種想法就會變成習慣思維,然后就誰也不正經做賑災的事兒了,大家一起糊弄唄,只要不被揭發并流傳出去照樣還是個好官。
老百姓呢?誰不知道白拿東西算占便宜,他們也會慢慢的習慣于等著別人來救,放棄了自救的想法。時間長了同樣會變的懶惰,這種懶惰不是身體上的懶,而是精神層面的一種依賴。
讓災民用勞動換取活命的機會,結果恰恰相反。政府花了一份錢卻辦了兩件事兒,應該說是賺了。災民自己去對付狼群也是應該的,畢竟狼群咬死的是他們的牲畜,干嘛非要等著別人來替自己解決難題呢?
然后呢?政府省下了一部分稅收可以用在別的地方,比如公共設施的建設。災民則用勞動解決了難題,并不是靠誰施舍,理直氣壯,誰的也不欠。趕上能力比較強、運氣比較好的人,說不定還會借機發點小財,何樂而不為呢。
但這里有個問題,不是所有災民都有能力自救,最終肯定會有因為抓不到狼,或者在捕狼過程中意外身亡的,那這部分人咋辦呢?
“活該!”這就是洪濤的回答。
不管國家還是族群,都達不到人人平等的程度。別說宋朝,就算再過一千年依舊不成。人類其實也符合達爾文的自然淘汰理論,能力弱、運氣差的人會被社會淘汰掉,避免他們的不良基因再往下傳。這是大自然制定的規則,只要是有生命的東西都要遵守,誰也跳不出這個圈子。
上好的土地白給?貸款白借?一年免稅白享受?我呸,世界上哪兒有這么好的事兒。你一個兜比臉還干凈的窮鬼憑啥突然成了地主?憑的還不是豁出一條命嘛。
那好,既然來之前就準備豁命了,這就是合約里的條款,自己經營不善、運氣不好把小命丟了,誰也不用怪,更不是政府失信,必須活該!
當然了,洪濤要把死亡率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內,不能說來了七十多戶,冬天一過就剩十戶了,那樣會極大的打擊未來拓荒者的積極性,誰的命也不是白來的。
用什么來降低死亡率呢?更簡單,就用一具狼頭、一根狼尾能換取的生活物資數量。換取的多,大部分家庭就能扛過去,要是感覺太容易了那就把價值壓低、難度增加,死亡率自然就上去了。
要問洪濤手里有沒有那么多糧食,原本是有的,因為蘭州到涼州城的驛道已經打通了。這條路不太受氣候影響,只要別趕上太大的雨雪,渭橋鎮的物資就能順利抵達涼州城,而且比走湟州、馬尾城一線距離還近幾百里之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