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黃金-《大宋有毒》
第(2/3)頁
事實上溪羅撒也正翹首期盼來自湟州的商隊呢,他之所以能坐穩位置,不全是靠的武力,更多還是利益,這一點他確實和洪濤學到了真諦。
去年曾經答應過的商隊、貨物、糧食和兵甲利器呢?假如無法兌現當初的諾言,那他這個位置就坐不牢,更別想著什么西征,內部能擺平就是老天爺開恩。
隨著商隊出去的還有一種東西,流言,或者叫傳聞。這次的傳聞來源比較給力,據說是從湟州的煉鐵作坊里開始的。內容比較匪夷所思,有不少家在內地的工匠都寫信回家,讓家人用閑錢大量收購黃金。
黃金這種貴金屬在北宋并沒什么大用,一般只是做為首飾和裝飾品使用,平常人家誰也不會去刻意積攢。況且黃金的價格很貴,一般家庭想積攢也積攢不起。
北宋的黃金產地很少,據洪濤所掌握的材料,全國各州路總共只有登、商、饒、信、汀、南恩六州有金礦。
登州屬京東東路,就是后世的山東蓬萊一代;商州屬永興軍路,就是京兆府東邊,后世為陜西商縣;饒州屬江南東路,應該是后世的鄱陽湖以東、景德鎮以西的地區。這里不光有金礦,還是很主要的銅產區,德興市號稱中國銅都。
信州也在江南東路,后世被稱作上饒市;汀州屬于福建路,后世改成長汀市;南恩州屬廣南東路,也就是后世的廣東省陽江市。
一共六個黃金產區,四個全在長江以南,還一個登州離湟州比江南還遠,最近的就是商州??上У氖沁@里的金礦產量很低,總共三個礦場年平均稅課三十五兩左右,也就是說每個礦場的產量都不到二百兩。
北宋對金礦采取二八抽稅,國家拿二成,剩下八成視情況由國家榷買,或者按照官價自由出售。按照元豐四年的記錄,全年總共抽稅和榷買的黃金總量為一萬兩出頭,確實有點少。
王冠家倒是可以幫著在汀州、南恩州、甚至登州購買黃金,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想快速獲得足夠的黃金當貨幣,只能依靠這些商人。利潤足夠的話,黃金就算產自珠穆朗瑪峰上,他們也能想辦法給扣下來。
除了黃金來源之外,洪濤還得設計一種重量合理、價值合適的金幣做為標準幣值。
圖案什么的倒在其次,啥樣都成,最主要是得參考北宋的黃金價格,別忙活了半天又出現銅錢那樣的結果,大家全不花金幣了,都攢著鑄造金佛。
在北宋政府能控制的地區,黃金實行禁榷制,只有官價。最初的定價為十貫,而銀的定價為一貫。不過銀價浮動比較大,時漲時落,而黃金的價格比較穩定,基本是緩緩的上升。
神宗登基時,市面上的金價在一兩十三貫左右,到了元豐五年,市面上的金價也在十五貫以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