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沽名釣譽之輩-《大宋有毒》
第(1/3)頁
開國侯王詵抵達大名府四個月有余,除了上來就把廂役一刀砍掉后就沒啥動靜了,全府路上下都在等著第二刀和第三刀。
按說廂役完了就該禁軍和官吏,把軍政大權清理完畢,主要位置都換上自己人之后,才算坐穩了這個位置。
可是這位傳說中媲美天煞星存在的狠人除了在黃河大堤上尿尿和泥之外,就是帶著好幾百新軍往西邊的大山里鉆,整個大名府當家做主的居然是位女簽判。
而且她也不怎么管事,原本該什么樣就什么樣,府衙里的團練、推官、判官、諸曹官更是一個沒換,就好像新官沒上任、本官又已經離職時一樣。
慫了!經過廂役一事,各州、各縣包括漕司、憲司和倉司都上書朝廷彈劾,想必是皇帝私下里和這位瘋駙馬講了,此處不比湟州,是大宋一頂一的軍事重地,容不得再肆意妄為。
這就是大部分府路官員的判斷,要說也挺合理的。一旦這位侯爺把大名府路弄得怨聲載道,立刻就會影響到北朝邊境的三個軍路,后果不堪設想。
至于說每天在黃河大堤上跑跑跳跳,一會兒爬下一會兒列隊的那些新軍士兵和廂役,基本沒人會拿正眼看他們。
訓練廂役?這不是笑話嘛。雖然有傳說這位瘋駙馬在湟州就是靠著廂役打敗了西夏人的鐵騎,但在大名府路真沒人信。
廂役啥德性根本不用別人告訴,這里哪怕是個縣衙里的縣尉也通曉軍伍,各種各樣的軍隊見多了,甚至連遼國正規軍也不陌生。廂役要是能打仗,這幾十萬禁軍不全成了廢物!
現在看來這位侯爺在湟州的戰功恐怕也值得商榷,當時戰場上有李憲、有種鄂這樣的名將和幾十萬朝廷精銳,保不齊是別人的功勞,然后被這位駙馬占為己有。
這種事兒也不是沒發生過,再想一想李憲是如何被免職的,答案好像就脫穎而出了。
李憲是名宦官,如果皇帝想把功勞安在駙馬頭上他能說不給嗎?給了是免職回宮還能活命,不給的話,現在世上就沒李憲這個人了。
沽名釣譽、盜取功名的皇親國戚!這個指控太容易讓人相信了,也太有說服力。然后大家腦子里又浮現了一個念頭,有那么多安安穩穩的州府不去,他來大名府路干嗎呢?
答案又是很顯而易見的,他要來搶功,這里別的東西沒有就是戰功多,僅次于西夏邊境。但現在西夏人老實了,那河北東西路和河東路的邊境就是最容易獲得戰功的區域。
有時候人的名聲就是這么臭的,好好的常勝將軍因為表面看著不太像,再被這么惡意聯想一下,瞬間就成了依仗權勢冒領軍功、欺壓同僚、迫害功臣的大奸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