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 變化-《大宋有毒》
第(1/3)頁
自打兩淮修河制置使、涼王王詵來到揚子鎮,就像在一座死氣沉沉、波瀾不驚的潭水里插進去一根巨大的攪屎棍,好的壞的全被攪了起來。
先說壞的吧,首先就是傷風敗俗。據經常去制置使衙門送菜、送肉、送魚的農戶講,涼王府里的女人們平日里只穿著兩片布走來走去,胳膊大腿全露著,讓人無法直視。
當然了,下次去送貨的時候必須想辦法多停留,爭取多無法直視一會兒,保不齊里面就有長公主呢!
然后就是味道,都不用在鎮上多停留,只需匆匆路過就能讓人猛抽鼻子,尋找那股味道的來源。如果在鎮上待時間長了,衣服上全是騷味兒,久久不能散去,鬧得全鎮都是騷人!
另外還壞了規矩,揚子鎮附近有很多土地,自然也有不少大小地主。制置使一來,先把地租減半,他家佃戶是高興了,其他地主可就發愁了。
家里的佃戶一見面就會問:東家打算何時降地租,涼王都帶頭降了,你不降好意思?
有壞處就必須有好處,自打涼王一家住下,附近的菜農、屠戶、漁夫、有母牛人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因為涼王家太能吃了,吃的也太講究了,無形中拉動了揚子鎮的內需。
一畝菜不夠他家幾天吃的,葉子老了不要、有蟲子咬的不要、太粗了不要、太細了還不要。一挑菜送進府,挑來揀去能剩半挑就不錯。
但菜農非常樂意去受這份欺辱,因為涼王府的胖廚娘非常仁義,人家是過完稱、付完錢再挑挑揀揀,且挑剩下的菜還允許菜農免費拿走。
這些菜王府的人不吃,但菜農拿回去都是好東西。不花錢白來半挑菜,便宜賣了就是錢。不賣留給自己家人吃也成,老百姓可沒那么金貴,有菜吃就不錯了。
屠戶也一樣,一只宰好的羊送進去,廚師拿著剔骨刀左切一塊涮著吃、右切一塊炒著吃,其余部分全不要。最終能剩小半只,屠戶又帶出來了。只要王府需要肉,屠戶家里就過年。
漁夫稍微有點麻煩,王府不會先買一筐魚,挑出幾條其余的免費送人,而是指定只要兩三種魚,其余的送都別送。
不過這兩三種魚給的價格高于市場好幾倍,標準也高。掉鱗有傷的不要、不活的不要、還要檢查魚鰓,說是里面有一種寄生蟲,發現了也不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