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大宋武夫》
第(1/3)頁
在安撫使司側向的一排廂房里,士子們兩人一間廂房,埋首苦讀。
孔明從《資治通鑒選評》上抬起頭來,揉了揉眼睛,他側著耳朵聽了聽,隔壁廂房傳來弟弟孔亮背誦《史記選評》的評論段落,這一段孔明也背過。
三個月,只有三個月時間,孔明孔亮兄弟就要去汴梁,上考場,可沒有時間讓他們十年寒窗苦讀了。
孔亮就是在河東對折月嵐有想法的那個豪族子弟。他雖然在河東加入了新保甲,并入了質子營,但一直沒有軍功,沒法獲得銳士的身份。吳革援魯,召集山東本地人帶路,馬擴就將孔亮送了去。孔亮到了山東,找到本族的太公與吳革合作,與有力焉。
這次向汴梁選送士子,趙伯臻便推薦了孔明孔亮兄弟。孔家兄弟也明白,自己讀起古書來,絕對比不上正牌的儒生,但這次恩科,卻不是比試原版的五經。
他們現在死記硬背的,就是本次考試的指定教材:《史記選評》,《資治通鑒選評》。
因為時間倉促,汴梁的弘文館也沒法拿出完整的成套教材。這兩本選評,就是選擇對汴梁朝廷和呼延庚有利的史料,以軒轅道的觀點加以評價。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孔亮揮毫在紙上默寫。
孔明孔亮已經知道,這一次的恩科,并不取進士,而是守闕銳士的資格考試,錄取之后,還要在衙門或者軍隊中考驗一年,才能轉成銳士。其實就是取得的最基層的吏,與以往考出來就當官的進士不可同日而語。
簡而言之,呼延庚現在需要一群基層的官吏,本來從軍隊中提拔最是省事,但無奈大多軍漢都不識字。
他也不需要多么高的道德標準,只需要不反對軒轅道,能夠做事足矣。
沒有進士的名頭,就先篩掉了一批人,要求按照軒轅道的教義來解釋史實,實際是測試人的靈活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