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不征之地-《回到明朝當海盜》
第(2/3)頁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徐文長答了一席毫無新意的話。
胡宗憲終是將墨推給了徐文長:“那就做吧?!?
徐文長輕輕沾墨,最后抬頭說道:“徐海余部,皆已歸順汪直。只要誘汪直上岸,可保東海十年無憂,百姓、帝王、史書,都會記得汝貞的功業?!?
胡宗憲聞言,神情終于穩定了一些:“那些彎路呢。”
“氣節稍貶,瑕不掩瑜?!?
胡宗憲的瞳色漸漸堅定,握住了徐文長握筆的手:“天下,也會記得徐公。”
……
日本九州,肥前國平戶島,佇立著一座不亞于任何一位大名的居城,集和風建筑、明匠技藝于一身,高五層,內外四層,三面環海,城外港口泊大型福船十余艘,往來熙攘。
城主自稱徽王,號五峰船主,親近一些的后輩稱其為老船主,弗朗機人認為這是東方人對“教父”的另一種闡述。
城中大廳,十余人集會議事,無論場面布置,還是家具裝飾擺設,竟同明朝總督府議事廳如出一轍,縱觀全場,盡是漢人。
再看坐于首席者,身著青袍,紋繡甚是花哨,兩肩繡粉米各一、兩袖藻與宗彝各三,若是熟悉大明朝廷服飾的人一看便知,這正是郡王衣裝。
再看此人相貌,五十出頭,長須尖臉,目色頗有威儀,還當真是一副郡王的樣子。
真正見過汪直的人必然感嘆,此人從頭到腳,沒有一根汗毛像是海盜的樣子。
一白衣貌美青年立于他身側,通讀手上書信,汪直則不斷掃視面前這十余人,觀察他們表情細微的變化,他尤其看重次席一高個方臉男子,總想讀透他的心。
這個人,總能早一步面對變化,那么眼前的變化他又如何應對呢?
楊長帆的表情沒什么變化。在這里他不叫楊長帆,叫汪東城,不要問他為什么,他就是要叫汪東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