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后院起火-《回到明朝當海盜》
第(2/3)頁
琉球使節最先去九州,希望找徽王府買一些軍火,怎奈對徽王府而言,九州的地位已經相當于南京,人員主要以養老為主。使節之后再轉來東番,可是主事人不在,胡宗憲在外交問題上緘口不言,琉球使者只好苦等。
另一面,不好的消息傳來,在浙江平安與福建倭患的共同促使下,朝廷調任俞大猷為福建總督,配合巡撫阮鶚剿匪。關于什么是“匪”,難免含糊,徐海是匪,散倭是匪,那么徽王府到底是不是匪呢?來往走私船隊是不是匪呢?
這個尺度,幾乎盡由阮鶚掌控。
由于倭寇南下攪局,福建沿海秩序又愈發嚴肅起來,本來高高興興往來澎湖與福建之間的商隊,又變成了頂風作案。
葡萄牙家里有麻煩,楊長帆家里顯然更麻煩。
任徐海為匪,他開始禍害自己。
若是平了徐海等匪,自己難免又成了最大的,唯一的匪。
楊長帆雖是不畏戰爭,也做好了征戰準備,但他卻從未如此渴望過和平。
想必在很久以前,汪直也曾陷入過這樣的矛盾,效忠朝廷剿盡倭寇好像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是他忽略了皇帝個人的心情。倭寇是真刀真槍來拼命的敵人,皇帝卻是輕輕抬手足以置你于死地的上位者,與其將自己的事業和性命交給皇帝,楊長帆寧可用戰爭解決問題。
議事廳內,楊長帆、徐文長、胡宗憲、汪顯幾人討論半日,仍在爭論。
胡宗憲依然堅持己見:“為今,正式與朝廷議和,定藩屬,保東海是為上策。征南洋必先安東海,東海不平,何以征四海?”
“不然。”徐文長每次面對這個問題都與胡宗憲針鋒相對,“東海若平,我等必死。明廷只需嚴肅海禁,斷了糧食與流民入東番,集東南水師之力圍剿,我們也許可以守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但絕對無法長期守住東番。東番若失,滿盤皆輸,唯有退回九州,再次與倭寇沆瀣一氣。于我王府而言,再無稱霸之日;于汝貞而言,也再無洗脫之名?!?
汪顯毫不掩飾地表達立場:“軍師說得對。老船主已經被狗皇帝害死了,不該再寄托任何希望。我等生死自是炎黃子孫,絕非大明走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