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開拍-《舊書大亨》
第(2/3)頁
……
砸錢的游戲結束了,真正的拍賣開始了。
一切像是從混沌回歸清正。
那個聒噪的司儀再次走了出來,不過這次陪同他一起出場的卻有一個貴公子模樣的人物。
秦鐘站在林逸身邊,碰碰他的肩膀說:“瞧見沒有,就是那位,大佬王澤坤的三兒子,王家強---也是這次拍賣活動的拍主,那些拍品都是他帶來的。王家和萬家有生意上的來往,所以才會借出這樣的場地,邀請到這么多富貴名流前來捧場。”
林逸點點頭,看那王家強一副ABC香蕉模樣,估計從小在海外長大,屬于那種黃皮白心的華裔,果然,說起話來幾乎是中英文摻雜,大意是說很高興能夠舉辦這次活動,又說王家之所以拍賣這些藝術品,主要是為了海內外慈善事業做貢獻云云,又是感謝萬家的支持和贊助,感謝各位貴賓的蒞臨等等。
如果不是林逸知道底細,還真被這王家強忽悠住了,不就是分家分不清楚,這才把家里的藏品拍賣掉,然后一股腦分錢,說什么搞慈善,如果真的搞慈善就應該把慈善總會的人邀請來進行拍賣監督,可是這邀請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富豪就是名流,再不濟也是錢多抽抽的人物。在這樣的場合拍賣藝術品,估計這位王少做夢都能笑出來。
臺子上面,在王家強的介紹下,大家了解到這次拍賣的藝術品一共有十三件,都是他們王家珍藏多年的寶貝。
其中主要包括清代大儒紀曉嵐的個人書畫“金石印”,清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的《雪山冷竹圖》,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賀壽圖》,明代書法家神筆王澤的《贈湯若望詩稿卷》,元代畫家趙孟頫的《飲馬圖》,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的手抄《金剛經》等等。
其中,趙孟頫的《飲馬圖》和蘇軾的《金剛經》是藏品中的珍品。相比林逸喜歡的那卷王鐸詩稿,要高出一兩個檔次,畢竟年代久遠,作者也夠有名。
在詳細地介紹完這些拍品以后,那位王少爺就下去了,把拍賣就給了那名聒噪的司儀。
那司儀就撇著港臺腔,吹噓了一番這次的拍品有多好,有多珍貴,希望大家踴躍競拍。就在大家覺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這才宣布拍賣正式開始。
隨著一聲象征意義的金鑼聲,只見兩個女孩首先捧著一樣寶貝出場。
仔細看,那兩個女孩一個身穿綠衣,一個身穿紅衣,竟然是剛才獲得玫瑰花數量最多的那兩個美女。沒想到這時候兩人竟然又擔負起了做拍賣會的顏值擔當。
接下來,那司儀就把這件寶貝---清代大文學家紀曉嵐的金石印章做了介紹。說這枚印章有多古老,擁有多么非凡的價值和意義。
事實上,在場的大多數人對這印章并不感興趣,對于這印章原先的主人---紀大煙袋紀曉嵐卻興趣極高。
說白了,這都是影視劇包裝的作用,不久前電視臺連番地播放系列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使得大家對這位清代的名人都“熟悉”的很。
事實上,林逸清楚地知道,電視劇上面的紀曉嵐都是“戲說”的,很少有還原歷史的真實情節。歷史上的紀曉嵐也的確是個大文豪,不過也是大色-鬼。據說這位紀曉嵐出生的時候就像個猴子,在相術中譽為“獸形骨”。
相術中有“禽形骨”和“獸形骨”之分。“禽形”又以鶴形為貴,比如說邵逸夫老先生就是鶴形骨,入朝為將相,下野為富貴。而獸形中又以龍行虎步為最貴,豹子,猴子次之。據說這紀曉嵐就是猴子變的,所以天資極高,做官能做大官,不過在男女方面卻沒節制,甚至連他自己都自稱乃“野怪”轉世,每天至少要做那種事兒5次:清晨入朝前甩一火,回家甩一火,中午甩一火,傍晚甩一火,睡覺前再甩一伙。興致高的時候,還往往額外來幾次。更有記載說,他只要一天不那個啥,就膚欲裂,筋欲抽,磨皮躁癢。
紀曉嵐的整個職業生涯里,主要都在當考官和修書。除四庫全書外,他還纂輯有《熱河志》、《歷代職官表》、《河源紀略》、《八旗通志》,并參與主持方略、會典、三通諸館。除了合一眾名家之力,由他裁定的《四庫提要》、《簡明目錄》外,他別無學術著作,僅有一部《閱微草堂筆記》,亦寫鬼,亦寫人,也抒情,也議論,奇怪而好看。魯迅對此書評價不俗:“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孫犁也將此書推為“與《聊齋志異》異曲同工的兩大絕調”。
林逸記得清楚,在《閱微草堂筆記》里,紀曉嵐流露出對世故的高度把握,這來自其生活中的壓力。沒有一種人生是真正的喜劇,在喜劇背后,往往藏著若干苦澀與艱辛。中年的流放且不說,在翻臉如翻書的乾隆面前,紀昀從未真正被尊重。乾隆曾罵他“朕以汝文字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議國事!”當時紀昀已是協辦大學士,仍被視為倡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