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稀世《道德經》-《舊書大亨》
第(2/3)頁
為了順利搞清楚這卷帛書《道德經》究竟是何來歷,林逸看看四周,見那伊藤先生正忙著幫他整理打包書籍,于是林逸就放下心,從體內釋放出一絲靈氣,去探索這卷帛書的真正歷史。
隨著那縷靈氣與帛書接觸在一起,立馬帛書上面蘊藏的靈氣就和林逸釋放出來的靈氣“擦出了火花”。
林逸腦海中頓時呈現出一幅幅廣闊的歷史畫面。
金戈鐵馬,飲馬冰河。
唐朝中期,安祿山叛亂。大唐岌岌可危,一個布衣之人輔佐肅宗鏟平叛亂,匡扶天下。
戰亂期間,民生凋敝,許多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盜賊橫行,人鬼不分。
原本輝煌的大唐盛世隨時都崩塌的可能。
布衣之人勞心勞力,籌謀策劃。
天下大勢逐漸穩定起來。
安祿山身死,史思明兵敗。
十幾年歲月蹉跎,沙場征戰。
他原本一塵不染,一心向道之人,也忍不住華發早生,勞累成疾。
休養期間,某個夜晚,星空高懸。
他披衣走出寢室,仰望星空,以觀天下氣色。
心中忍不住浮現十幾年的奔波勞累,民間疾苦,感嘆太平盛世的來之不易,因此轉而回屋,提筆書寫出了這卷《道德經》。
以道為天下,以德濟萬物。
有道德佐證,天下方可太平!
……
林逸把心神收回,此時此刻他已經知道這卷帛書的來歷,更知道那個布衣天下的道家高人是誰。
他就是匡扶救世的李泌。
李泌乃是大唐玄、肅、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視功名富貴如敝屣,所以在肅、代兩朝數度堅辭宰相之位,并且最終遠離朝堂,長年隱居于衡山。不知道為什么,在貞元三年六月他終于同意德宗的請求,出任宰相,可當時已經是六十七歲高齡。即便他想把當年的肅宗和代宗求之不得的智慧和心力全部貢獻給幸運的德宗皇帝,可上天卻沒有給他和德宗更多的時間。貞元四年三月,李泌便與世長辭。雖然執政的時間很短,可李泌在任期間卻做了許多意義重大的事,從而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貞元年間帝國總體形勢的和平與穩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