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百五十二章,民間高手-《舊書大亨》


    第(3/3)頁

    看這本書的作者簡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農婦齊藤,她說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要寫書。因為在整理倉庫的時候發現了父親的詩作手稿,為了把一百多年前父親的思緒呈現給自己的后代,也為了嘗一嘗“寫書”的滋味,讓自己瀟灑一回,于是她把自己多年來寫的生活隨筆和剛剛學了不久的水彩畫習作,加上丈夫平日自娛自樂的俳句作品綜合成了一本三人合作的自家書。

    不論別人怎么看,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農民的女兒,和黃土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了居然還能挺起胸脯寫書,她的自得和滿足是可想而。

    再看另外一本回憶錄式樣的書籍,裝訂也比較有意思,周邊裝飾城稻米穗兒樣子,有一種風吹麥浪的感覺。

    翻開書,幫忙寫序的是作者的妻子。

    這位叫稻葉的女士寫道,退休的丈夫最近很投入的事情是寫回憶錄,她幫著把丈夫的手稿敲入電腦。本來以為跟隨丈夫幾十年彼此很了解,讀了丈夫的文章才知道丈夫曾經承受的工作壓力和他對家人的在意。每天等待丈夫完成的手稿成了稻葉女士探索丈夫內心秘密的旅程。

    早些時候,林逸的日語能力和思維方式還理解不了日本人對生活的感受和表達手法,但是現在,近距離接觸,他漸漸地也能看懂一點日本人的內心世界。

    在網上經常能夠讀到國內業余文學愛好者的、散文、詩歌,但是中國的文學活動似乎還不像日本這么普及。準確地說,在國內“出書”這種事兒還只是少部分官員,名人,以及明星們的特權。老百姓想要出書,很難,真的很難---單單審查一關就讓你頭疼的。

    但是日本呢,據說,在四百多年前的江戶時代,農村出現了很多教農民孩子識字打算盤的學堂,許多受過教育的人在吃飽穿暖的閑暇之余開始追求精神生活,于是就有了農民們聚在一起的吟詩習文。從那時開始,用文字表現自己的生活畫面,用詩句抒發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不再是文人墨客的特權,也是老百姓的平常娛樂。這種習慣流傳至今,這種風流雅興已經成為日本民眾喜聞樂見的生活內容。

    從這一點來說,日本民眾的創作能力很高,出書能力更強。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日本會有1968年川端康成和1994年大江健三郎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我們泱泱大中國,到了2012年才出了一個莫言,相隔差不多幾十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