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唯獨你蕭何卻一直順其自然。 若是今日嬴政親臨,他面色不善,蕭何終于問了一句。 扶蘇還納悶,你蕭何究竟要‘順其自然’到什么時候? 扶蘇端坐在上座。 “扶蘇曾向君父上言,昔日治秦之法,只能治千里之地,而非萬里之疆。” 蕭何聽了,不由得眼中閃著亮,身子也跟著一振。 這個論說,對于蕭何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蕭何表面上看,衣著肅靜,相貌儒雅,是個飽讀詩書的詩人。 比之秦國七十二博士之中的大儒,蕭何并不出眾。 但是蕭何平靜淡定的外表下,內心實則早已開始波濤洶涌。 蕭何原本確實沒有什么大志向,他一開始只是想為自己謀個職位。 蕭何原本對自己的設定就是,他日若是能做個刀筆吏,修身齊家,做到此二者,已然不錯。 可是蕭何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會得到秦國太子的賞識。 用太子的話說,他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明明三年前,他還親眼看著魏國滅亡,可是三年后,他竟然在咸陽宮里侍奉秦國太子。 到了此時,蕭何也開始對太子的那些天命進行了一定的思索。 但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如今做了太子的近側之臣,蕭何想的東西,也開始不一樣了。 接觸到的人和事,也自然發生了變化。 他已經開始慢慢了解秦國的王。 秦王嬴政,天下誰人不知。 其雄心和為政的魄力,蕭何已經全數了解了。 所以,當扶蘇說出嬴政所為何來時,蕭何腦海中浮現出‘為何’二字。 “君父問本宮,治理萬里之疆的法子是什么?” 這話一出,蕭何立刻就想到了近日在宮中熱議的話題,相國王綰和廷尉李斯的政見之爭。 蕭何也漸漸了解了嬴政。 秦王政確實是天下雄主。 但是,嬴政是一個遇到事情絕對不會猶豫不決的人。 秦王一旦做了決定,一定會貫徹執行。 正是嬴政舍我其誰的意氣,以及極強的貫徹力,所以才讓秦國變得如此強大。 天下諸王,見到秦王,豈有不感到羞愧的。 但大家都已知道,秦王嬴政已經下了決心。 可是為什么還會來問太子國策。 縱論太子才高,但是嬴政竟然問扶蘇這件事,可就意味著,嬴政其實并沒有決定好。 申聿什么都知道,無論是對嬴政、扶蘇、還有朝堂之上的事情。 “申聿私以為,君上怕是還對邊疆之地是否封君之事猶豫不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