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天下千年之久,諸國更有五百年之國史。人皆有其情,若是收書,百姓自然弗肯。不若陛下以修撰補丁新法需要地方風俗人情俗志為由,向民間收書。又以充斥我大秦尚書臺藏書為由,以金購書。百姓聞其利,必然紛紛捐書。” 嬴政聽了,自然眼前一亮。 這倒是個好法子。 “此計甚妙。” 嬴政暗想,幸好,之前的詔書還沒發出去。 扶蘇又補道。 “陛下先前要廢私學,臣以為,不若在廢私學的同時,于天下各地建立小學。授其秦法,教其秦文。” 嬴政挑眉。 “教化百姓?向那些黔首彰顯朕之仁義?汝豈不聞先師韓非之教誨,圣人之治不適今之天下。” 扶蘇提了提心,怯怯道。 “君父——當年先師提《五蠹》正是先師在韓國眼看韓國要亡于我秦弩箭之下。彼時天下還戰火紛飛,而韓國弱小疲敝,完全不足以于秦一戰。” “先師乃韓之公子,憂心其國,故為此篇,以謀韓國強起以抗秦。是故此法,用于戰時,而不適用于今之天下。” “陛下如今一統七國,天下百姓皆臣服于陛下腳下。此等功業,三皇五帝不能及;統治疆域,周天子不能及;而天下諸侯,皆不如陛下。” 論拍馬屁,扶蘇也很在行。 嬴政聽了,自然而然很高興。 扶蘇話鋒一轉。 “如今天下之局勢,乃炎黃大地千古未有之局。先師既然已經說過: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那么兒臣以為,陛下時值千古未有之局,更應該不期修古。秦時舊有之制,多當變革,以應天下。” “而仁義——雖不適用上古之時,但今之百姓多有贊頌堯舜禹者,是故仁義之政,確有可取。而秦法,雖然嚴苛,但約束群臣,非法不可,故法不可不廢。而仁義也未必就是一無是處。” “陛下何不將此二者,合一用之。” 扶蘇此言一出,嬴政忽自己全身都通達了起來。 仁義不就是儒道、而法不正是帝王之術嗎。 扶蘇忽的和嬴政不謀而合。 但是嬴政還是擺著冷面孔。 “兩者相結合,說的可謂妙極,難道朕就沒有想過嗎。” 儒家和法家,嬴政確實在很長時間內搖擺過,他到底要選擇哪一個。 而結合兩者但是,說的好聽,可是這要怎么結合。 “一個國家,只應該有一套治理的標準。同時用儒法之道,只會為國家日后動亂埋下禍根。” (我考試去啦!祝我好運。 然后這兩天不更新,希望大家還是可以推薦票月票支持一下,幫我沖沖數據榜,快要月末了都,謝謝大家!)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