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秦法與齊法,對于天下百姓而言,似乎也并未又太大區別。早先,淳于越曾進言,儒家愿意擔此重任,容納百家。” 李斯聽了,頭上冒出來一層冷汗。 “于秦國立儒,朝中諸臣必定不服,還望陛下三思。” “朝臣的意見,比之天下民心,孰輕孰重,李斯,如果你是朕,你會如何抉擇?” 李斯沉默了好一會,而后拱手作揖道。 “陛下之意,臣明白了。” “李斯——知道朕為什么選擇你去做這件事嗎?” 李斯現在已經拿不準嬴政的心思了。 “臣不知。” “因為,整個天下,唯有你李斯是最懂朕的心意的。” “如今,朕要收束天下百姓之心,如今看來,這個代價將是極為沉重的,但是朕甘愿付出這樣的代價。” “朕希望,朕的大秦,可以延續萬世。而始終站在朕身邊,支持朕的人,朕絕對不會辜負于他。” 嬴政已經把話說的很明白了。 李斯被嬴政喂了一顆定心丸,自然果斷答應下來。 “臣必定不負陛下重托。只是……” “只是什么?” “即便是立儒家,韓子之帝王術,方為內核。彼之儒家,非博士仆射淳于越所提立之儒家。” “這就是朕選擇你而非淳于越為太學祭酒的緣由。淳于越,他是孔孟之道的傳承者,而非朕大秦帝國的輔佐之臣。” “有陛下此言,臣明白當如何為之了。臣原先也設想過立儒,考慮到要讓儒家完美融入韓子帝王之術,臣有個不情之請。” “何者?” “于儒家之中,留孔子之仁義禮法主張,刪孟子之說,另尊吾先師荀卿儒家之大成者。” 李斯復道: “昔日三家分晉,七雄并起,孟子言人性本善;而先師主張性本惡,兩者相悖。而荀卿為儒家大師,且吾與韓非二人所學帝王術皆出自先師,故尊荀卿為上。孔子次之,至于孟子,實乃妖言惑眾之說。” 嬴政自道: “便依你之計為之。“ ———— 會稽,大秦行宮,涼亭。 扶蘇和王賁眼神對峙了數秒,王賁立刻軟了下去。 扶蘇下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