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滿朝上下誰有反對的理由。 就連蒙恬也一時間牙齒互咬,他一時語塞。 但是蒙毅聽到這番話,得知了皇帝的心志之后,可就對皇帝有了全新的態度。 別忘了,蒙毅可是朝中最為年輕的大臣。 他和皇帝的歲數最為接近,雖然曾經進入朝中為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效忠先帝。 但是現在,縱使皇帝總是頭腦發熱,但是他心中還是敬佩新帝。 王戊本以為今日大出風頭的人會是自己,可是他沒想到,卻被馮去疾捷足登先。 倒是這兩人一唱一和,一個比一個說的好聽,倒也省了他許多麻煩。 王戊算是適時趁熱打鐵道: “陛下,臣亦然以為,這在秦國立儒,有助于一統天下人心。臣愿意竭力幫助陛下完成此事。” 王戊站在馮去疾后面,忽的冒了聲,倒是教馮去疾愕然。 馮去疾都忘記了還有王戊這個御史。 王戊和皇帝,那可是無論什么時候都得同氣連枝。 朝中一共就只有三公,太尉空置。如今丞相和御史大夫兩人都發了話,這可就更讓朝中諸臣拿不定主意了。 扶蘇欣然應道: “御史素來知道朕的心意,朕心甚慰。” 那些位分低下的臣子,一個個都像熱鍋上的螞蟻。 究竟是聽丞相的呢,還是聽大柱國的呢。 只是蒙恬如鯁在喉,他并不能第一時間駁回。而且他們其實都知道皇帝的想法,就是儒皮法骨,但是名義上改變了的東西,誰能保證他的實質不會改變呢。 更何況作為秦人,沒有人比他自己更為清楚,儒家對于秦國人來說等同于什么了。 在伏勝的眼中,儒學是天下最為神圣的教義,他們儒生就是秦國王宮里的銅爐。 但是在那些出生入死、血灑疆場的老秦人眼中,儒學類同路邊的馬糞,儒生類同路邊的野狗,只會趨炎附勢對著主人汪汪叫說好聽的罷了。 儒學在秦國實在沒有什么地位,甚至是被抵制的。 但是對于皇帝來說,儒學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低賤無用的,它不過是一樣思想教化工具罷了。 就是歷史上兩千年的世界里,儒學也仍然是思想教化工具。 為什么華夏人并沒有特別的宗教崇拜,都要歸功于儒學,儒學已經為天下人創立了一個普遍的范式,即類似神學的共同想象。 儒家追求的理想社會,就是彼岸。在共同理想下,皇帝即為上帝。 蒙恬肅容,這一刻,他不是沒有料到過。 但是皇帝的說辭,和他所以為的全然不一樣。 皇帝為了征服人心用儒家,并不是因為欣賞儒家。 蒙恬影響力是很大,但是他能大過皇帝嗎。 這個時候,就連蒙毅都開始動搖了。 只是朝中的一些老臣自然還是不肯同意。 這件事沒有那么簡單,在秦國立儒,把法家置于何地,等待他們的將是徹底被皇帝拋棄。 或許下次的大朝會上姚賈等人還能立在朝堂上,但是一年之后,恐怕九卿就要換人了。 姚賈復道: “陛下,臣本為縱橫家之士,非儒非法,只是因為當初有功于秦滅趙一戰,所以得到先帝的信任,被拜為上卿。如今陛下要在秦國立儒,于私,臣本不應該開口,但是于公,臣以為臣必須開口。” “秦國以法家之術治國已有百余年,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天下,如今陛下不思守衛江山社稷,而是一昧的想著要通過改換治國之法來建立昔日的堯舜之治。”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