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下人剛回完話,緊接著另一個下人又跑進來稟告: “啟稟丞相,公孫大夫、趙大夫幾人前來問疾?!? 馮長安聽了,自然覺得可氣。 “不見!” 下人見到馮長安氣勢洶洶,但是又見丞相一臉肅穆沉靜,于是恭敬的立在地上,等候丞相開口。 馮長安眼巴巴看著他祖父臉上氣色緩和起來,隨后緩緩開口道: “你告訴幾位大夫,說我方才服了藥,已經睡了。長安,你去待客。” 馮長安聽了自然氣憤: “祖父,這幫見風使舵的小人,當日祖父親日下請帖,他們不肯來,弄得祖父在那個蕭何面前丟盡顏面,如今這幫小人見祖父您得陛下器重,又跑來獻殷勤,這幫厚顏無恥之徒。孫兒這就讓他們走人。” “長安——” 馮去疾聲音拉長的同時,臉也拉的老長。 “這種事,我從前經歷的多了。世人世事,莫不如此。你今日逞能趕走了他們,又能怎么樣呢?不過是出了一時之氣,可日后呢?凡事,三思而后行?!? 馮長安聽了,原本氣的咬牙切齒的他慢慢平靜了下來。 “你去吧。務必以禮相待?!? 說罷,馮去疾又在侍女的服侍下躺回了塌上。 “就聽陛下的話,我且先好好修養幾日?!? 以觀察這朝中動向,誰人是可以為我所用,誰人是不愿心服我的。 馮去疾躺平在塌上,但是腦袋可沒有停止轉動過。 他在想,這蒙氏兄弟兩個,一定會知道他馮去疾這個病是怎么來的,也不知這兩人得知他病了,會否親自過來。 …… …… …… 咸陽城,皇城之中。 蒙毅在公孫寅、周青臣等人的陪同下,正在一處建筑附近徘徊。 在一處青黑色宮墻圍著的宏偉建筑前,一群身著正色朝服的大臣林立在大門前。 對著光禿禿的門匾指指點點,朗笑陣陣。 在偌大的皇城里,很少有人敢這么放肆的高聲說話。 (秦漢時期的宮墻是黑色的,我才查到。) “陛下之意,是要在大理寺前立下一塊石碑,寫除天下之不公。” 公孫寅聽了,自然是連連低頭稱是。 周青臣是時道: “待府吏備齊,廷尉府中的法令案例全部搬送過來,到時候便可正式開府。到時候,司寇便可廣邀群臣前來大理寺,是為開府之喜?!? 周青臣,如果不是皇帝要他收了這個勢利小人入太學,蒙毅才不會讓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呢。 但是他這個建議,蒙毅聽了其實有些心動。 縱使是出身功勛武將世家的蒙毅,年紀輕輕就因為立下奇功被先帝所喜愛,出則同車,入則陪侍左右。但是蒙毅也有他的不如意。 他的不如意就是他的年齡,他太年輕了。 所以他很能理解昔日太子即當今皇帝的處境。 當一個人的地位和他的年齡不匹配,會引起許多人的非議。尤其是面對一些飽經世事,極具才干,功勛卓著的老臣時,會莫名陷入一種被動的境地。 這讓年紀輕輕但滿腹抱負的蒙毅入朝為官之后,備受壓抑。 他身為上卿,且身居要職,是為廷尉,但是見到其他九卿,總是要先對其行禮,以表示恭敬。 因為他歲數比其他上卿都小,這小個七八歲倒也無妨,但蒙毅比他們年輕了整整一半。 正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再加上新官上任,很快就在朝中刮起了一陣大火,整頓吏治。 只是旁人這個血氣方剛的時候,連皇帝的腳邊都摸不到,但是蒙毅卻一躍成為上卿,自然有許多人不肯心服他。 但是如今不一樣,他非但坐穩了廷尉的位置,還成為了司寇。 即便如此,他的年紀在群臣之中,還算是較輕的,這么一來,更是一些朝臣趨炎附勢的對象。 如今蒙毅的身后可是跟著一大幫人吹噓他。 “司寇年少有為,如今正值壯年,卻已經位極人臣,放眼朝野,司寇可是能與丞相平起平坐的人?!? 周青臣如是道。 但蒙毅聽了這話,只覺周青臣是在給他惹是非。 這誰的實權大,大家心里都有數,但是有些話可不能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直接說出來。 蒙毅為廷尉多年,自然知道謹言慎行的道理。 這周青臣如此堂而皇之的說出這樣的話來,自然免不了引起蒙毅對他的厭惡。 蒙氏不想和朝中任何人為敵,只想對皇帝效忠。 “仆射,話可不能這么說。我只是奉命行事,丞相乃百官之首,何來平起平坐之說?!? 蒙毅一臉陰沉,周青臣只是一個勁的彎著腰連連說自己方才心直口快,卻又不肯說自己說錯了。 就在這個時候,蒙府上忽的來了人,給蒙毅通風報信。 蒙毅聽了,自然感到詫異。 “司寇,可是蒙府出了什么事?” 蒙家蒙老夫人,年紀大,最近躺在床上了,大家看到蒙毅這副模樣,自然而然想到了蒙老夫人。 卻不了蒙毅對著一眾大夫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