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族長多禮了。” 趙歇起身后開懷大笑,對著兩位謀士道: “如今我得到張耳和陳馀這樣兩位的高士,何愁此次大事不成呢?” 張耳畢竟年長,而且他年少時,曾為魏國公子無忌(信陵君)座上常客。所謂英雄出少年,后來他又因為名氣大,遭到了秦始皇的追殺令,不得已,一路逃跑。 如今是因為得到消息,趙國這邊已經做好了反抗的準備,所以過來幫忙起事。 張耳肅容曰: “我之所以晚到,是因為我剛才得到一個消息。” 趙歇肅容: “今日秦軍大有異動,向邯鄲城靠攏。我恐怕時間耽擱的太久,消息傳到城中,我手下的兵士們生了畏懼之心。不知是否和此事有關?” 張耳點點頭: “秦二世要駕臨趙地邯鄲。” 趙歇聽了,一臉驚駭。 “何時到邯鄲?” 張耳搖搖頭。 但陳馀聞之,非但沒有表現出驚駭之色,反而還露出好奇之色。 “秦二世駕臨邯鄲?為何?” “說是要慰問軍中將士。這趙地的駐軍,足有三十萬之眾,從前分散在各處,如今聚集起來,說是要供秦二世閱兵。” “閱兵?他要調動來多少兵馬?” “此事乃軍中機密,那位高人也只肯告訴我這么多。” 趙歇已經準備很久了,他對于這個從天而降的壞消息倍感排斥。 “消息可靠嗎?” “這些消息,是我從一個高人那里得來的,他結交天下名士,消息一向靈通。而且,此人的名字,天下名士都聽說過。” 趙歇和陳馀兩人面面相覷。 趙歇主動問: “難道是張良?” 張耳點點頭。 “正是此人,如何趙族長也會得知他的消息?” “我府中門客眾多,有人曾與張良結交。據說他近日在邯鄲城中走動。我趙地多俠士,他前來此地,是有所謀。” 陳馀是這些人中最為年輕,也是氣盛的。 “張良先生,他曾經刺殺秦始皇,始皇帝大索天下十日而不得此人。我一向以之為奇,我倒是想見見此人。” 張耳搖頭。 “此人,當下我們還是不見為妙。” 陳馀大為不解。 “既然他來了邯鄲,為何不能一見?” 趙歇也疑惑。 “難不成,此人又要打算故技重施?” 張耳捋捋胡須。 “他雖然未明說此次前來是為何事,但他既然來了,應該不會空手而歸。我想他此次將要有大動作。不管他這次是否成功,都會在趙地制造恐慌,到時候,我們便可以趁機行事。” 趙歇聽了,他卻擺擺手。 “張良此人,算得上俠士,但是他是為了復興韓國而在天下四處奔走。早年他就前來求見于我,我當時因為韓國無力抗秦,所以未見他。如今他又來了邯鄲城,若要是想要光復韓國,必定會前來求助于我。” “但是他至今未有要見我的心思,可見他此次來,并不是為了復國。既然不是為了復國,那么他此來邯鄲,未必是為了刺殺二世。” 陳馀也道: “是啊,或許這只是個巧合呢。他若是不會刺殺秦皇,那么我等豈不是白等。” 陳馀也有些急。 張耳主動道: “如今天下諸侯王都在等待趙國先動,隨后楚國、魏國、齊國才會按約聞風而動。但我以為,趙國未必要急于這一時發起反擊。”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