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是這只是衛君帶來了大量精兵駐扎的緣故。但是我等擔心,這趙歇等人會有所行動。可是這陛下來的匆匆,我們尚且未對這些人斬草除根呢,只是加派人手,對邯鄲城中的百姓加以威懾,以防止發生暴亂。但是這件事情恐怕不能這么輕易就結束。” “尤其是皇帝陛下這次親臨,我等擔心有什么意外發生,故而提前知會衛君一聲,也想聽聽衛君對此事的看法。” 衛通道: “上黨郡,本來也是舊趙之地。我等駐扎在上黨郡,也曾聽說過趙歇此人的大名。此人權勢極大,而且地下根系眾多,想必也難以翦除。我知道你們的難處。” “我想皇帝陛下也正是因為清楚趙地的情況,所以才會親自駕臨趙國邯鄲郡。為了避免意外發生,這次隨行陛下的兵衛,多達萬人之眾,更有上黨諸位列將陪同陛下來此趙國腹地,為的就是彰顯陛下之威,懾服趙地百姓。” “至于這趙歇,縱使勢力在趙國再怎么廣泛,我想他也是無論如何不能將皇帝陛下怎樣的。” “所以二位不必憂心,此番決計不會出現什么大事。倒是我等要為了自己的前途,做好迎接陛下的準備。” 衛通說著,和這幾人相視一笑。 這升官進爵之道,他們都很熟絡。 邯鄲郡郡守笑笑,拱手對曰: “既然衛君這樣說,那我們這些人也就放心了。” 衛通控馬繼續前行了幾步,忽的又道: “陛下新政已有一年矣,諸多措施都是陸續頒行,調動了大量的秦吏處置帝國境內錢幣鑄造、賦稅減免的事情。我知道你們都在擔心什么,我們都懼怕趙國宗族豪強與流民、庶民勾結起來,反抗我秦國的統治。” “但是若真的要有一戰,難道我秦人沒有必勝的信心嗎?這趙國,早就不成氣候了。昔日兵力與我秦國等同,便不能勝我秦國,如今兵力潰散,一幫烏合之眾,竟然又妄想與我帝國對抗。還真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啊!” “而在我看來,這或許更是檢驗陛下新政結果的方式。” 邯鄲郡守曰: “我們固然也不怕一戰。但是我二人,一心忠于皇帝陛下,這咸陽發來的詔令,我們二人無有不遵照的。陛下下令推行新幣,我們次日便在邯鄲城中市內設司,回收刀幣、劣幣、偽幣、舊日趙幣,隨后又施之以新幣。整整一月,我們都在操勞此事。” “貨幣一新,邯鄲城內便一片繁榮,市中極其繁榮,人人都贊頌陛下。至于其他政令,我們更是一字不落的按照詔令謹慎遵照。若有不能施行的,也會報于皇帝陛下,請陛下裁決。” “陛下新政,我們邯鄲郡上下秦吏、駐將都是謹遵照辦的,于是深知這改革之艱難。趙國這樣的大國,延續了數百年之久,而且趙國境內有大河,大量豐沃的土地得到大河澆灌,趙國根基可謂深矣。” “而改革改的就是舊習舊俗,這需要時日還不夠,更需要循序漸進的施行,并且時時加以其他法令加以協調,否則便會遭到無知庶民的怨恨。雖然趙地的改革是如此的艱難,但是我們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百姓中很少有提趙王的。” “但是這改革如此之艱,而休戰更是前提和基礎。我們擔心的就是,一旦開戰,我們昔日的努力可就付之一炬了。還請衛君明察啊。” 衛通聽了這番話,覺得確實有道理。 “郡守所言不錯,這改革的成果需要時間來穩固,若是趙國再起,秦國和趙國到時又免不了一場戰爭。趙國固然不可能嬴,但是這會影響秦吏們在各地進行的改革。這種情況是陛下不樂于見到的,確實應當避免。明日陛下就要抵達邯鄲城,到時候,我等請皇帝陛下決定,此事究竟如何處置吧。” …… …… …… 邯鄲城,趙宅之外,黑甲如森,林立在趙宅外圍,就是過路的行人見到這一幕,都心知這趙氏族長趙歇是被盯上了。 而趙宅之內,更是人心惶惶。 之前衛通帶五萬兵馬已經開拔駐扎到了邯鄲城,為的就是迎接皇帝大駕。等到秦二世離開之后,這些人才會對他們大肆動手。 趙宅的大門被緊緊的關閉著,透過門縫,三雙眼睛從內向外看著外面的秦軍的情況。 這是三個一母所生的兄弟,年齡相差不大,他們是給趙歇做雇農的人,只求住在家宅中,能得一口飯吃。 但是這三兄弟,因為做事得力,得到趙歇手下管事的人的提拔,讓他們得以在院子里守衛。實則也是趙歇為了自保,刻意調動雇農回到家宅中。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趙宅里里外外看似風平浪靜,宅子的規模并未改動,但是宅子里面的人,如今比平時多了整整三倍。 這座龐大的宅子里,沒有一處空房間了。趙府的米倉也被打開了,為的就是供應府宅中激增的人口。 大黑趁著現在府中人多眼雜,而大門口卻非常奇怪的只要幾個人把守,于是他們就在這里隔著門縫探查情況,等到看完之后,他們借故要給趙歇報告,然后又溜走了。 三人跑到一處偏僻的墻根低下,貓在一處連通外面的狗洞商量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