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次日,初晨,楊繆天剛大亮就候在皇帝所在大苑門前請見皇帝。 候在門前的時候,楊繆從聽仆射們談論起昨夜的事情,眼神變得更加陰郁。昨日值班的謁者令雖然還活著,但是他被剃了光頭,就已經和被判了死刑的皇帝沒什么區別了。 皇帝陛下操弄權柄越來越熟練了。 蒙恬親自開口,最終讓皇帝陛下退了一步。但是以他對這位皇帝的了解,這件事應該不會輕易就結束。 經歷了昨夜的事情,今日值班的謁者令比起平時格外小心謹慎,生怕一不小心又做錯了什么事情惹怒皇帝。 謁者小心翼翼穿過回廊,此時燦爛的陽光鋪在寂靜的院落里的綠葉上,風一吹動,綠浪翻騰。 謁者帶著一股子清香走入大室內。 “陛下,楊大夫求見。” 彼時皇帝剛剛用完早膳,但是大室內已經集齊了諸多大臣。跟隨皇帝從上黨郡前來邯鄲的諸多列將以及邯鄲郡守趙完、駐將劉開都陪同在皇帝左右,只是不見蒙恬。 楊繆從進來見到這一幕只覺得大室內氣氛格外詭異。 原來就在剛才,皇帝頒布了新的軍事變動。 只是董翳、司馬欣、李信這幾人都不在,唯一在場的只有衛通。當著皇帝的面,諸位列將自然要一齊恭賀衛通,但是心里怎么想,自然不得而知。 這些消息,他們昨日就已經都聽說了。 只是他們都共同反對一件事,那就是皇帝立李信為護軍都尉。只是他們并不敢開口。 李信,他背后是隴西集團的,而今日在場的諸位,大多都是關中集團的人。隴西集團算是新貴。雖然秦國原本就發源于秦國,但是后來秦趙分家,秦國越來越往南,趙國向西北延伸。隴西在一百年前左右,本就是趙國的地盤。 而李信出生在隴西,他身后都是隴西的那幫刺頭,喜好就是騎兵,而且有些野蠻人的習氣。 兩者本身代表的就不是一個利益集團,再說了,朝臣公認,李信這個人實在是太過傲慢,他年紀輕輕戰功卓著,天下聞名,又被始皇帝看重喜愛,年紀輕輕就被封侯,自然心高氣傲,幾乎不正眼看人。 就連先帝,都到了后期不敢信任李信的性格,越發器重蒙恬。而朝中重臣也是久而久之對他面服心不服。后來李信和其他有功之將一樣,在始皇帝求長生不老藥之時高請還鄉。 李信后來一直不再被先帝重用,問題就出在這。 他的年齡和其他列候不一樣。 其他列候都是年過五十,以高老為由,畢竟以他們的年紀,也確實陪不動先帝瞎折騰。但是李信他當時可是盛年,他對始皇帝感到失望后跑回隴西的理由無論怎么看都說不通。 彼時朝中還有幾位忠義之臣,直言勸諫皇帝不要聽信方士胡言追求長生不老之道,李信的所作所為都是批龍之逆鱗。 若不是他屢戰屢勝,始皇帝必定會重重的懲罰他,又怎么容許他在隴西做個富貴侯。 總而言之,李信這件事做的弄得始皇帝非常沒面子,也讓朝中諸臣瞧了笑話。時間久了,諸多大臣都看出來李信這個人只是莽夫,并沒有大智慧。 但是現在,二世卻堅持要這樣一個人做護軍都尉。 比之蒙恬,李信差的太遠了。李信既本人做不到讓眾人對他心服,又沒有攤上秦始皇這樣的皇帝。始皇帝說的話,就像是神諭一樣,所有人都不敢謹遵不違。 所以楊繆從進來后,正好看到諸將強顏歡笑的模樣,這一張張努力擠出來的笑。楊繆從看到心里犯起了嘀咕,但是面子上并未表示出來他詫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