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衛通,你給朕記住了,倘若燕齊之地七小諸侯哪一朝不來朝見朕,朕就會撤了你的職。” 衛通作長揖。 “陛下放心,臣絕對不辱使命。” “好了,你退下吧。朕還有公務要處理。明日辰時,朕就要出發前趕回咸陽。” “臣告退。” 申聿見這衛通走的時候一步似乎每一步都踉踉蹌蹌的,自然皺眉。 扶蘇自然也看出來了。 這衛通似乎之前沒弄明白,關東六郡的治理權到底意味著什么。鎮守關東,其實是輻射皇帝的權威于燕趙齊三地。 “陛下,這衛通確實機敏,但是下臣擔心,他是個光說不做的人。畢竟,能夠統御十萬精銳的人此時此刻也就在陛下左右。” 扶蘇皺眉。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正是因為衛通他沒有朝中諸多老將的經驗,所以他才不驕橫。不驕橫,所以才分外謹慎,也——分外恭敬于朕。” “他的一切都是朕給他的,他自然會心甘情愿為朕效力。顯然他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正是因為他對于軍政大事沒有經驗,所以才會聽命于朕。倘若朕今日換了長平侯來,你認為,他會像個孩子似的將朕說的每一句都聽進去嗎。” “申聿,你知道為什么朝中老舊勛貴膽敢不將朕放在眼中嗎?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帝國的締造者之一,帝國是在他們的指揮下一手建立的,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帝國是怎么一點一滴擴大版圖的。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帝國是如何建立的,所以他們也很清楚,帝國離不開他們。” “他們很清楚,我們贏秦皇室是如何成為天下之主的,所以他們才會跟朕叫囂。相比之下,朕更喜歡衛通這樣有野心的雛鷹。” 申聿聽了這席話,自然茅塞頓開。 “陛下妙招,臣佩服之至。” 夏黑則聽得云里霧里,難道皇帝陛下能夠成為天子,不是因為祖宗禮法嗎。 …… …… …… 次日,二世果真親自來巡行邯鄲城外的礦坑了。 車轔轔,馬蕭蕭,弓箭行人各在腰。 皇帝的馬車絢麗無比,十輛銅車在青天白日之下閃耀著光輝,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夏黑選擇采用昔日國尉繚的方法,將十輛相同的銅蓋馬車連著,以混淆視聽。 看似排在最前面的車車蓋最大,車身最廣,周側的郎衛最眾,實則車中只是坐著兩個宦侍,另擱置奏章。 而皇帝則坐在第六輛馬車之中,車中坐著的卻是蒙恬和蒙忠。 皇帝就是不肯將兵權再次給他,但是皇帝卻有對蒙忠分外看重,專門傳詔讓蒙忠和他們同乘,這就弄得蒙恬分外惱火。 車內一絲聲響都沒有。 車外倒是不少人在看熱鬧。 長平侯楊繆從、大將軍衛通、衛尉霍成、邯鄲郡守趙完、裨將劉開。 這五人都圍在馬車前前后后,這路走了足足兩個時辰,馬車里一點動靜都沒有。 夏黑總是擔心,皇帝被蒙恬在車中滅口了。于是夏黑時不時迫切的想要聽見皇帝的聲音。 “陛下,已經出了邯鄲城了。” 說完這話,夏黑總是要屏息良久,直到聽到車里扶蘇傳出一聲冷淡的回應,這才肯罷休。 每隔一段時間,夏黑總是要提醒一下皇帝已經到了何方。 霍成騎著馬在后面率領著金吾衛,當他看到夏黑沒事打擾皇帝的場景,更是心中不平。 殊不知,車內之所以如此安靜,是因為皇帝當著蒙恬的面卻和蒙氏一族的新秀蒙忠下棋。 下棋下到一半,皇帝忽的問: “蒙忠,朕讓你當一回朕,感覺如何?” 蒙忠為這事感到興奮,但是也知道這事情其實應該少提。 “臣誠惶誠恐。當日全無陛下半點威儀,險些讓騰羽等人看出來。” 蒙恬忍了忍,也對皇帝說: “陛下,臣從此件事情就看出來,忠兒這孩子,根本不堪大用。” “蒙卿這是哪里話,我看蒙忠頗有大將之風,堪以大任。” 蒙恬心里不舒服,但還是硬著頭皮恭恭敬敬的對皇帝道: “皇帝陛下,忠兒最多只是個孝子罷了,擔不起大任的。陛下有所不知,忠兒不通兵法,不擅用兵。若是陛下真的抬愛忠兒,不若賜忠兒文職,輔佐陛下文事。忠兒自幼便熟讀秦律,愿為秦吏。” “大柱國既然都這么說了,那朕也就不勉強了。” 扶蘇說著,蒙忠在一旁看著他父親和皇帝的眼神交鋒,已經是嚇得兩股發顫,手心出汗了。 皇帝又落了一子,隨后又悠悠地道: “不過說來也是,一家焉能有三代不衰之理?” 扶蘇的話,就像是一把剪刀。這把剪刀剪斷了蒙恬對秦二世的所有期許,也剪斷了他對自己家族命運的擔憂。 頂著斑白的兩鬢,蒙恬作揖低聲道: “陛下說的是。” 蒙忠看到這一幕,這才發覺自己先前有多么荒唐,自己的父親在皇帝面前如此卑微只是為了保全家族,而他蒙忠卻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詞,說要為帝國盡忠。 見蒙忠臉色發青,扶蘇收了手。 “這棋就下到這里吧。” “唯。” 一時間,車中又恢復了平靜,直到御駕到了礦場。 在灼熱的太陽光下,刑徒們身著的衣著不僅襤褸,而且冒著黑光,骯臟在太陽底下更為刺目。彼時這些挖礦的刑徒已經餓得皮包骨頭了,他們的肋骨好像是黑色的紙條一樣,撐起枯瘦發黃的肌膚。 昨夜這里似乎下了一場大雨,路邊的泥土都是濕的。 而這些刑徒們大多赤著腳,而且彼此的腳上還是連著鐐銬。 他們要么就是走在濕泥之上,要么就是走在碎粒礦石上。 見到這一幕,扶蘇猛地感覺自己體內有一股什么東西要沖出來。 壓迫從未停止,所以反抗也不會停息。 皇帝見到這一幕,自然皺眉。 更讓皇帝感到訝異的是,這些庶民居然一個個盯著呆滯的目光對著他齊齊山呼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