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話一出,可是將朝中舊勛貴給得罪盡了,同時也讓朝中舊勛貴一個個都倍感擔驚受怕。 今日這出是怎么回事? 蒙恬居然主動站出來為皇帝說話,這也意味著,連蒙恬都倒向了皇帝,他們這些人,還要繼續和皇帝作對嗎? 從某種程度上,蒙恬對新政不給予明確的態度,就是在助長朝中某種歪風邪氣。 馮去疾眼看今日朝中局勢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一直以來沉寂的新黨忽然在這個時候紛紛冒頭。 太學令張蒼也上前道: “皇帝陛下,縱使御史有過。但不應該處罰的如此嚴重。御史乃帝國先丞相王綰之子,先帝在時官拜上卿,兩朝重臣。且御史又是當今皇后的親兄。倒是陛下愿意為了還朝中眾臣一個公道,愿意大義滅親,臣等佩服之至。” 這個時候,朝中剩下的武夫們自然坐不住了。但是他們只有拳頭,離開了那些謀士,現在能做到冷靜下來等事后再發作脾氣已經是不容易了。 因為被新帝舉薦所以在先前一直被始皇帝不怎么重用的工部令姬豪在朝堂中打了十年醬油,終于得以有機會從末位站出,走到庭中,助二世一臂之力。 “皇帝陛下,臣雖然主管天下諸礦,是個雜役出身,不通政事。但是臣也知道,朝中出了叛逆之徒,這等事何其茲事體大。御史大夫為陛下鏟除奸佞心急,這才鬧出了禍事,臣以為陛下非但不應該處罰王御史,反而應該釋放御史,讓御史繼續調查此案。” 什么? 讓王戊重新回到朝堂上? 荒謬! 老夫費力布局,為的就是將朝中這些沒用的家伙驅逐出去,可是事到如今,一切居然回到了原點,而且這件事居然還要繼續讓王戊查下去。 馮去疾自然急了。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王戊雖然為御史,但也不可對朝中有功之侯爵下這般重手。陛下,王戊雖然是在行使職權,可是他處事魯莽,弄得咸陽城起了兵戎之災,血流王庭之前。若御史用這種法子審案,天下危矣!” 語畢,馮去疾心中不免得意。 果不其然,朝中武將一齊附和馮去疾。 “陛下,丞相所言甚是。王戊那哪監察百官,分明是專權獨斷,濫用權力。咸陽城如今乃天下之首城,過往為秦咸陽都城,也一向是秩序井然,從來沒有發生過如今這樣混亂的局面。為了審查案件,所以血濺帝國首都,簡直是駭人聽聞!” “陛下時時訓誡天下諸郡郡守郡尉,要秉公處事,但是如今,監察百官的御史王戊公然犯錯,而陛下難道要因為御史乃皇后之兄,所以就包庇王戊嗎?如此陛下又怎么能讓天下人信服陛下是真的有意開創一個新局面?而不是只是嘴上說說罷了呢?” “臣甚至以為,任囂奇兵叛亂,還和御史有關。臣以為,當初正是因為御史前去巡察南郡,激怒了任囂。任囂乃老將,麾下兵力甚眾。先帝在世時,任囂一向安分守己,從來未有逾矩之行。如今陛下治天下,卻為何出現了天下不安的趨勢?” “臣請陛下三思。” “臣等請陛下三思。” 這番揶揄諷刺,字字誅心,即便扶蘇之前經歷的已經夠多了,還是當朝變色。 一張臉被氣綠了。 若非垂旒在前,見到皇帝的這副表情,朝中老舊勛貴自然更加開心。 對皇帝說這番話的這個人,大家也并不陌生,他就是殷通。兜兜轉轉在外為郡守,最后落了一身雞毛在身上,只能回家守大炕的殷通。舉薦了范增但是回到咸陽城反而被范增看不上的殷通。積攢了一肚子怨恨沒有機會發泄的殷通。對秦二世心有不滿但是一直隱忍的殷通。 這番話譏諷扶蘇,甚至還讓扶蘇背上了之前秦國治理國家之時就存在的問題。 扶蘇怎能不氣! 馮去疾聽到這番話,料想到了皇帝吃了x的表情,心中更是一陣狂喜。 斥吧,斥吧,就像方才那樣,好好痛斥皇帝的所為。讓皇帝知道,只有他馮去疾……(咳咳)等人是忠心輔佐于他的。 王戊這罪根本是脫不了的,因為他根本就不是去查案。王戊就是為了公報私仇,借機會鏟除舊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