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十二章 諸位都是秀兒(求打賞月票推薦票!)-《大秦開局混了個太子》


    第(1/3)頁

    “首陽山?”

    二世聽到這個地名,也不由得心里一震。

    首陽山在歷代都是天下聞名的地方,這個地方當與伯夷、叔齊有關。

    伯夷、叔齊乃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其父死,遺命叔齊繼位,而叔齊認為伯夷是長子遂讓位于他,伯夷卻認為父命不可違,便逃跑了,叔齊也不肯繼位而逃。

    武王伐紂,車載著文王的牌位行軍。伯夷、叔齊叩馬進諫:“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忠乎?”

    衛士欲殺之,姜太公曰:“此義士也。”衛士就把他們趕走了。武王大會八百諸侯于孟津,渡河后陳兵于牧野,殷紂王發兵70萬拒之,奴隸陣前倒戈叛紂,紂王自焚于鹿臺,商朝滅亡了。

    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便隱居于首陽山,采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于首陽山。歷代對伯夷、叔齊推崇備至,稱其二人為“二賢人”、“二君子”。

    這首陽山背后的典故,是歷朝歷代的文人都熟知的。而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離先秦也并不遙遠,就算是目不識丁的赳赳武夫也聽過這伯夷叔齊之名,關東首陽之地。

    茅焦提起此臣,不僅僅是表示自己的高尚品節,更是有殉節成就大義的意思。

    一側史官皺著眉頭,耳邊似乎被銅鍾之音猛震,瞳孔中都閃著佩服之色,雖然是寥寥數語將今日之事記下,但是對于后人卻意義非凡。先秦時期的貴族精神在秦朝被完美的繼承,而且大秦帝國的朝臣之中,尚有這般君子。

    若此事傳到天下,天下士人自然對著咸陽宮更是充滿向往。

    吾寧死!愿成大義,垂范天下人。

    也正是因為這茅焦有殉節之義,這些話就像是春日里的第一道驚雷,似乎驚醒了朝中這些大臣忙著爭權奪利的大臣。

    此時此刻,他們無一不一臉驚奇,馮去疾也沒想到,茅焦不出口便罷,一出口便猶如山搖地動,震撼人心。

    帝國的朝堂上,雖然大致分為兩派,這兩派之中也都有投機倒把者。但毋庸置疑每個大臣都是抱著不同的目的站在這里。

    有人想要保住自己的權位,有人想鏟除自己的對手,有人想維護自己子孫后代的利益,還有一小部分人,是為了天下。

    看似這一小部分為了天下的人勢力單薄,但往往正是他們的運籌帷幄,多方周旋緩解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

    如果一個國家的高層內部里沒有這樣一部分人,都只是維護自己的利益,那么底層民眾必然會遭到壓迫,國力凋敝,朝代更迭;有時候,高層內部確實有這樣的人,但是如果這部分人遲遲得不到權力,亦或是權力過小,被打壓,也會引發同樣的局面。

    在如今的朝中,扶蘇放眼朝野,能夠真心為帝國的未來考慮的人,寥寥無幾。

    但是現在,有個人主動出言意在喚醒這種意識。

    扶蘇聽到茅焦這番話,心中自然騰起感動。茅焦有意化改革為玉帛,讓大秦帝國內部停止紛爭,同心協力輔佐皇帝。

    扶蘇對于茅焦的這份勇氣表示十分的欣賞。

    大殿內一時間氣氛又變得凝重起來,更多人臉上都是帶著愧色。畢竟二世對他們比起先帝來說,已經夠仁至義盡了。

    在大政殿內,秦國的朝臣上朝,早就已經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天下未平時,捷報連連,名臣云集,天下平定后,諸臣又都忙著歌功頌德,欺上瞞下。

    總而言之如今這般局面,真的是少見。看看朝中三公九卿為了一件事情明爭暗諷,一個個幾乎都面紅耳赤起來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忽然冒出來一位年高德劭,聲名顯赫的大夫,他堅持要把兩邊的人放了,這無疑是給了秦二世、軍功貴族、御史大夫所有人一個臺階下。

    今日的朝會,無疑對于大秦帝國是一次影響深遠的朝會。每個人都從這次的朝會有了新的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