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咸陽城千家軍功侯爵者,高門大院之中,養士者大有人在,何況區區幾個教導家中子弟的師傅呢。 蒙恬也自己犯懵了,因為他們府中也養有高士,專門教導家中子弟。 蒙氏這樣的大家族,族中有數十個子弟,教導他們自然不會是蒙氏兩兄弟親自上陣。 見到蒙恬和余陽露出同樣的表情。 扶蘇自然覺得蒙恬終成耿直的過了些,十足的老實人,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扶蘇原本想要拿住軍功世家的把柄,現在不就有了。 “先帝下的詔令,究竟是給天下人的,還是給六國庶民的?余陽,你身為九卿之一,難道連這點道理都不懂?” “陛下,臣惶恐。只是此事牽扯眾多,咸陽城中或是無人可以幸免。” “設立太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廢黜私學,百家莫衷一是,人心紛亂。倘若身在咸陽城的諸世家,享受功名利祿,卻又不做好天下人的垂范,那么朕如何治國呢。” “此事,真的就有那么為難嗎?太學的師傅都是朕昔日從天下征辟而來的,更有七十二博士,博古通今。又有先帝銅權詔書在,如何諸世家卻還自己用師傅。難不成時至今日,還有人在府中豢養陰陽家、縱橫家之士,時不時等著再來個合縱連橫嗎?” 皇帝這番訓斥自然讓蒙恬一臉羞愧。 “陛下,臣有罪。臣這就以身作則,回去就驅逐府中師傅出府,將府中子弟全數送入太學。” “御史不愧是朕器重的人,若御史這樣做了,百官必定會紛紛效仿。” 余陽深知,這件事雖然有蒙恬帶頭,但若是沒有利益驅動,強行勒令執行,只會逼反軍功貴族。 余陽作揖: “陛下,關于此事,臣有一諫。” “說。” “雖然先帝詔令在前,設立太學,禁止私學,但是太學先前并未有多少世家子弟入學,反而是大肆招納了許多名士,這些名士長期得不到重用,還有又投奔世家大族門第之下的。” “臣以為,重要的不是誰教導他們,而是他們的才學為誰所用,所教導的子弟又能否為帝國效力。太學并不應該僅僅是一所天下最大的學校,而當是天下讀書人唯一升遷的途徑。” “臣以為,陛下可在太學設置學位,只有拿到太學學位之人,才可以入朝領俸。如此,天下雖有讀百家之人,但卻非得入咸陽城太學得此學位,到時候,這人才不就又紛紛回到了陛下手中嗎.” 余陽一席話讓在場眾人都茅塞頓開。 “妙極,果然妙極。如此,朕不僅可以牢牢把控這些人才,而且可以有效打擊民間私學。到時候,何愁天下人不聽朕言。” “陛下,此事的好處還不僅僅在于把控天下讀書人,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激勵世家子弟入太學。” “怎么講?” “這天下人,一共十斗,貴族一斗,庶民九斗。庶民之家,能識文斷字的又有幾人,只有貴族之家才養得起教書先生,才能讓府中子弟浸染六藝熏陶,年紀輕輕便可修身齊家。而庶民之家,三代之中,一族之人,能有一二個念過書的,已然是得了少司命庇佑。” “這樣的庶民之家,如何還會養的出士人呢。所以只要陛下肯將選拔考試的難度放低些,軍功世家之流必定趨之如騖,紛紛進入太學為吏。到時候,軍功世家承了陛下恩情,也必定會紛紛向陛下竭誠盡忠。” 蒙恬聽了,也覺得這個法子不錯。 “陛下,臣以為此事可,貴族之家本來就和庶民之眾不同。庶民向來都是聽從貴族的話,如果庶民之上久久沒有貴族鎮壓,那么庶民必定妄自尊大,妄圖以卵擊石。螞蟻的力量雖然渺小,但是卻足以毀掉大堤。” 扶蘇很頭痛,時局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是他沒有料到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