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周朝時就已經有了記錄歷史的習慣,但是修撰一部通史,卻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朕寫成了這部書,那么上可告慰歷代先王,下可警示后代君王,更可高諭天下百姓。”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帝國上下都需要一面鏡子。” “張蒼——朕把這件美差交給你了。朕要你在天下搜集史料,命尚書臺的眾位集體撰寫一部書,名曰《史記》,上至五帝,下至本朝。” 張蒼自然興高采烈的承了這件差事。 扶蘇想著,怎么還沒有人報馮府的消息。 “說到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民生之事,是天下最大的事情。朕聽說天下百姓至今多穿的是葛布,吃的都是米粟。朕決意在天下大范圍推廣種植能夠解決寒冷和饑餓這兩大難題的作物。朕今日下詔,命天下郡縣都上呈當地可供種植的農作物種子,說明種植方法和功效。” “張蒼——朕命你召集農家之士,在太學編纂一本教導天下百姓種植糧食的作物的書。另外,天下各處郡守、王侯都要推舉出種糧有道的農夫,將他們送到咸陽城,交流種田的經驗。” “另外,近日為暑期,天下各地多處有旱,各處郡守縣丞,要多加注意,保證水源灌溉。” 沒有戰爭,朝中只有祭祀這一件大事。 除此之外,都是小事。 二世將精力都放在文教和民生的事情上,自然起了良好的帶動效應。 別的不說,工匠和農夫高興啊。 皇帝這么重視農業,那是古所未有的。 卻在這個時候,忽的來了人上報。 “啟稟陛下,丞相于昨夜歿了。” 扶蘇居然站起身。 “怎么回事?” “陛下,丞相昨夜高燒不退,已經去了。” 不僅僅是扶蘇,朝堂上上下下都對此十分震驚,已經有不少人為丞相馮去疾痛哭流涕了。 扶蘇見狀,自然道: “丞相竟然去了。” 張蒼心知,丞相駕崩,皇帝是最高興的人。 馮去疾已經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但是張蒼卻盯著丞相的位置發了半天呆。 眾臣圍在一起痛哭,雖然是貓哭耗子,但是總歸彰顯同僚情深,就連皇帝也被感動了。 “周仆射,你代朕驅車前去馮府為丞相主持喪儀吧。馮氏一族長子皆在外,只有一個孫兒在家里。丞相乃一朝丞相,既然身故,必須要風光大葬。” “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