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世看著隗吉,心想:此人方才言談之中對朕《春秋繁露》中的要義信手拈來,要么是想取信于朕,要么就是真的贊同朕的做法,想要用儒家完成思想大一統。 朕還是先試他一試。 “這天下庶民,對貴族積怨已久,尤其是六國庶眾,更是心懷怨恨。所以,朕想讓先生從太學中特意挑選一些儒家出身的庶人,充入政事堂戶部之中。” “朕想看看他們是否能在政事堂中做些實事。儒家的人喜好談經論道,不重實際,朕想讓他們在戶部做事,也是希望先生可以提攜他們。尤其是對于一些出身貧寒的士人,或許他們本身并不如世家子弟優秀,但是當他們站在朝堂上,卻可以消除天下庶民心中的怨恨。” “朕雖然先前就加封過幾位儒家博士,但是這一次和先前不同。朕要看的是,儒家的人是否能在秦國做到因時而變。一個不能適應世事變化的門派,注定會從內部走向消亡。” 先生手中原本有著許多實權,其職能部門分化后,戶部、工部就占了政事堂半壁江山。但是現在,先生手里只有一個戶部。 如果儒家的人要上臺,就得掌權。權力這個東西,和金銀不一樣,不是客觀存在的物體。唯有立下功名,在名義上合法才能掌握。 單靠幾句子曰,沒有實際政績,是不會讓咸陽城的人服氣你的。 這些人都是天下精英,如果儒家的人能做到讓他們心服口服,那軍功世家那幫武夫就會屁顛屁顛的跑回來。 二世只是想借此機會告訴軍功世家的人,沒有他們,秦國還照樣在! 隗吉哪能想到這么多,他就是帶著那么點想要建功立業的虛榮心,受詔入朝。本想憑借著一身所學,好好大干一場,但是二世卻讓他挑了這樣一個擔子。 和儒家站在一起,就是和許多人作對。 隗吉想到這里,倍感壓力。 “臣受命。” 炎炎夏日,隗吉微微伸袖,卻擦到了一頭汗。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