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事還要看陛下定奪,但我若是勸的動陛下,自然要為他們求情。他們之中很多人還是父親生前的舊將部下。” “可兄長如今已經不能算是軍功集團的一份子了。” 蒙恬聽到這里,早已經是怒滿胸膛的他,非常憤怒的舉起琴重重的砸向了地面。一時間琴在地上斷成兩截。 蒙忠根本就沒有離開,他立在院門前,靜靜聽著兩人的談話,胸中不由得燃起欽佩之情! 原來他叔父是這樣的叔父! “父輩對后輩,就是一座大山一樣,根本就搬不動。在兄長眼中,陛下過河拆橋,拋棄那些有功之將,根本就不值得臣子誓死效忠,可是事實卻和兄長預料的相反,一大批有識之士反而擁護陛下。” “那是因為被舊制壓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壓迫感,遲早有一天,那些庶民會拔竿而起,起身反抗。這是所有貴族都應該警惕的,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件事。” “孟子的主張,是要讓統治者在下位,民眾在上位,雖然過于理想,但是不無道理。如果說一個國家民眾始終被壓榨,那種讓人窒息的壓迫感,最終逼反庶民。不維護庶民的利益,必定社稷不保。” “而身在咸陽城的鐘鳴鼎食之家,寧可眼睜睜看著庶民在路邊餓死,也不愿意分一杯羹。不僅如此,貴族內部早就已經像是死尸一樣,發爛發臭。咸陽城中的腐朽奢侈,和關東郡縣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兄長胸寬,不會計較朝中群臣的排擠,可是兄長有沒有想過,那些人為什么看不慣兄長。有些人在鐘鳴鼎食之家長大,但是他們眼中只有酒色,有些人眼中只有權勢。而兄長這樣一心一意只為盡忠報國的人,就是他們眼紅的對象。” “難道兄長沒有明顯的感覺到,自從陛下登基,朝中原先那種奢靡不振的風氣已經消散了嗎。我認為這都是新政的功勞。這種蔚然一新的風氣,很快就下化百姓。” “說句對先帝不敬的話,天下多少人盼著讓新帝繼位。兄長的擔憂根本就是多余的,陛下徹底清除軍功世家,并不會引起朝局動蕩,反而是眾望所歸。貴族早已經腐敗不堪,這一點,精通六藝的兄長比蒙毅還要清楚。” 聽了這番話,蒙恬可不像蒙忠那樣對蒙毅產生發自心底的欽佩,反而是由衷的覺得,他這個弟弟根本就沒有長大。 但是蒙恬無法對蒙毅這番話作出回駁,他有氣無力的道: “你雖然已經四十余歲了,但是說起來話來,簡直比你二十歲的小子【指蒙秋】都要莽撞。” 蒙毅自然非常無奈的搖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