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郡,淮安縣。 夕陽西下,縣城之中,一片安謐。 戍邊巡邏的將士們大多都回到了城樓里,靜靜等著夜幕降臨。街上的門鋪也早早就關了門,樵夫和販夫走卒正三三兩兩背著挑擔往自家宅院里去。 在淮安縣,放眼望去, 都是大開大合的宅院。就是放眼整個陳郡,也都很難見到高樓。 一陣和風略過這座縣城,吹動滿池荷花,馨香四溢。 白鶴停在江渚中心地,四面都是牧羊的兒童,他們穿著長襟長裙, 趕著羊群越過山坡, 放牧羊群喝水。 塤聲一起, 周圍反而更加悄寂。這塤聲很是悠揚,被清風帶著越過山崗,飄到淮水。 稻田里空空蕩蕩,收取完稻谷,似乎給大地減了負似的。 整座城池變得更加輕盈。四面環水,遠遠望去,淮陽縣城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 密布的水道上,停泊著船頭尖翹,船身長且寬大的輕舟。船夫撐著篙,停泊在水上。 在過往的歷史上,陳郡只是一塊種稻的風水寶地,為楚國國境內的土地。正因為遠離國都,所以極少受到政治影響,一向平和,幾乎沒有流血事件。 相對于尚未開發的中華大地來說,陳郡環境相對閉塞,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座人口稠密,水田廣布的城市。 地方雖小,但是實在富庶。 而這淮安縣, 更是在楚地非常有名。臨近廣闊的水域,但是同時又有著廣闊的平地面積。在生產方式上,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可耕可織可漁;在航行上,可航可陸。當年楚國被秦國吞并了南陽郡大片土地之后,楚王負芻東撤,主要就靠著陳郡各處縣域的資源維持國力。 這里的人家世世代代居住在這片操著濃重的楚音,將楚國文化流傳下來。 在荊地為吏的秦人,大多都會受到強烈的抵制。要想讓他們改變習慣,確實比讓他們死還要難。 于是秦吏在荊楚地帶變成了寡不敵眾的對象,只能被迫屈服于當地的舊有官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