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蕭何接過拜帖,自然陷入沉默。 蕭婦早早就起了身,忙著府中上下的早膳,此時不在房中。 蕭何看了這拜帖,真是十分為難。 虞氏,昔日楚國的王族分支啊,流傳百年的貴族。這陳郡有小半的人, 都是這虞氏的人。 蕭何快步就去了廂房,找了他一個門客——孫敖。 這個孫敖,年齡和蕭何差不多。不過他的經歷,說起來卻是和蕭何完全相反的路子。 孫傲本來是江東孫氏大族子弟,可惜因為戰爭,他選擇了支持江東楚國,到最后成了秦國容不下的人。 這些年來, 四處奔走,弄得妻離子散,就要落得個晚景凄涼,卻被蕭何接濟了一番。 蕭何心善,見到誰都要接濟一番。 久而久之,受他恩惠的人也就多了,這名聲自然而然也就起來了。 只是蕭何也并不是無條件接濟落難的人,他接濟人也很有原則,第一是不違背道義,這作奸犯科,無廉恥之心者,必定不接濟。第二,對方若是一方有名之士,若是落了難,蕭何定可破例給予接濟。第三,對方雖然可落魄, 但是有些膽氣和本事在, 他也可以給予幫助。 雖然這些幫助都是一時的, 但是卻讓很多人因此在這亂世之中繼續落了下去。蕭何用自家多余的大米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更用自己的堅守和清貧挽救了很多人的信仰。 只是,他既然要選擇勒緊褲腰帶活,家中自然不會奢華,選擇跟著他的人,基本上都是被他的品德感動,決心以后也要干著累死人的活,換來的只有一個好聽的名聲。 蕭何用他的言行匯聚了一大幫脾性相投的人在家里為仆役,所以只要有人來到蕭何家中,不論貴賤,總能討到一碗水喝,仆人也從來不另眼看人,都是和顏悅色請他進來,和顏悅色送他出去。 久而久之,蕭何的名聲可就大了去了! 單說他那接濟人的第二原則,足以讓那些名士渡過難關之后,靠著名士自身的號召力為他宣傳一波。 只是這個孫傲,他有些不太一樣。 自己先祖是吳國人,被楚國滅了, 他們氏族后來做了楚國人,卻又被秦國滅了??墒沁@秦國滅了楚國, 孫傲卻被連累的不輕。他們這些反抗秦國的積極份子, 四處流落逃竄。 這個孫傲,到了最后,卻被一首歌打動,跑去了咸陽城,想要求見彼時秦國的太子,可是又怕暴露身份,所以用了化名。 只是秦國的太子,住在咸陽城里,又深居宮中,他根本見不到秦國太子本人,又因為沒有“驗”,險些入了牢獄成為寺人。 這去的時候就膽戰心驚,回來又被嚇得屁滾尿流。 幾番周折回到荊楚,可是不成想,太子沒多久又來了楚國。但是總是有人要害太子,這太子的府門前,他又不能靠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