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這一句,已經說明了朝中文臣和武將之間的地位高低。原先在武將心頭漂浮的烏云就在此刻紛紛散開了,一股悶氣自然而然也就散了出去。 朝堂之中難得又起洪亮的聲響。 “唯!” 做皇帝,如果手里握不住兵權,天下不保;可如果平衡不了朝局,政策就難以穩定。可是若論這兩者之間的輕重,自然是兵權更為重要。 “眾卿可還有什么大事呢?” 眾位左看右看,卻是李信站了出來。 “陛下,末將李信有奏。” “何事?” “啟稟陛下,去歲年末之際,陛下下令要繼續行五年新政,輕徭薄賦,以減輕吏民負擔,臣深以為可。只是臣聽聞,國不可一日無君,朝也不可一日無相。這沒有丞相帶領,我們又該如何協調為事呢。而且如今臣等雖然聚集在朝堂上,但是實在是不知道該以何人為首。” 這往常上朝,總有人帶領作揖山呼,朝中氣氛若是僵硬,也自有丞相出來說句話,定個青紅皂白,比如方才那場景,丞相作為皇帝的第一把手,一定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斥責蒙毅的言行,可是這段時間以來,旁的不論,沒了丞相,大家上朝也沒人帶個頭,氣氛有些僵硬。 皇帝就算脾氣再好,可有一件事卻是所有站在朝堂上的臣子都銘記在心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皇帝一言,就是有九鼎之重。皇帝制度下,臣子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和君王一起商議。等級尊卑的分明從上至下已經越發的嚴明,臣子也需要找歸屬感,這就是丞相的作用。 但是對于扶蘇來說,新皇帝登基,要的就是你們無依無靠,然后只能向皇帝投誠,若是有丞相在眾臣前面頂著,群臣自然會幫著丞相反抗皇帝自己。 這丞相立的時間越晚,越容易瓦解朝臣之間的勾連勢力,黨派相爭才是常態。秦國自古以來立兩個丞相,也是這個道理,互相制衡。 只是現在扶蘇是一個人說話所有人都不得不聽,把皇帝這職業玩明白了。可是那些從前習慣了凡事有丞相擋在前面的臣子,如今自然是不適應,深感自己在朝中說句話都要掂量再三,這沒個主心骨,就是不行啊。 其他人聽了,也紛紛坐正附和: “臣等請陛下立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