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弁慶-《柯學之銀彈》
第(3/3)頁
西條大河聞言后身體一顫,用手指指向了自己,疑惑地自言自語:
“如果我是弁慶?”
隨后他非常流利地笑著說道:“如果我是弁慶的話,我也會保護主公。”
“不過”,他話鋒一轉,略帶自嘲地說道:“我可沒有弁慶那般的急智,估計我會拼死沖殺起來,看看能不能用武力來強行讓主公逃出生天吧。”
“哦?是嗎?”真一投去一道意味深長的目光,隨后玩味地說道:
“然而安宅關弁慶的故事只不過是歌舞伎劇目《勸進帳》與《安宅》的捏造與演繹罷了。實際上關于弁慶的史實記載資料很少,在《吾妻鏡》一書中,記錄了他在元治元年跟隨源義經在京都一帶游覽,但描述他的句子卻極少。只有‘弁慶法師以下相從’等寥寥數句。”
接下來,真一又用漫不經心的語氣毫不留情地揭破了安宅關弁慶的老底:
“這個故事的起源應該是中國的史書《宋書》。南朝宋大臣王華年少時,父親王廞起兵應王恭討東晉相王司馬道子之役,結果卻反被原本為王恭帳下的北府兵一轉攻勢而撲滅。王華當時在軍中與父親相失,便隨一位名叫釋曇永的僧人到處逃竄。當時北府兵鎮將劉牢之搜捕王華十分急迫。萬般無奈之下,釋曇永便讓王華脫去士族衣冠,換上僧服。而且王華一旦行走稍遲,釋曇永就厲聲呵斥,甚至還用木杖捶打王華的背部多達幾十下。這樣才騙過了防守津要的兵士,逃出生天。”
然后,真一一字一頓地下了定論:
“王華與《宋書》作者沈約所生活的時代是5世紀初,較之《勸進帳》與《安宅》創作的江戶時代早了何止千年?所謂安宅的弁慶,不過是從他國史書中吸取養料再結合本國著名歷史人物的二次創作罷了。”
最后,真一眉頭一挑,臉上露出似是嘲諷似是玩笑的笑容,用頗具攻擊性的語氣說道:
“所以,連弁慶的故事整個都是假的,櫻正造先生與西條大河先生的假設看來也未必就是真的。”
眾人早已愣住,過了半晌,櫻正造才一邊擦拭額頭上的冷汗,一邊勉強笑著說道:
“確實,在那種情況下,我恐怕會直接逃命,把義經什么的全都拋之腦后了,哈哈…”
兩位藝伎也連忙打著圓場,這才把跌落谷底的氣氛扭轉過來。然而櫻正造與西條大河的心頭都籠罩著一層陰云,恐怕一時半會難以消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