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打工人沒有生活-《江戶旅人》
第(2/3)頁
“大人可知倉米十萬石,是新米十萬石,還是陳米,甚至老陳米十萬石?”天野八郎很是直白的向忠右衛門發問。
“不知……”忠右衛門還沒有去領取過呢,當然不知道。
“那大人知道秋后糧價大降,新米與陳米的市價嗎?”
“不知……”
“那大人知道這鐵鍋、柴火的市價嗎?”
“不知……”
“哈哈哈哈哈哈哈……”見忠右衛門一問三不知,天野八郎搖頭大笑。
合著你現在出來賑濟災民,真就是兩眼一抹黑。就算知道忠右衛門是趕鴨子上架,可未曾想這鴨子還真是連扇翅膀都不會啊。
“那大人應該知曉所謂的浮浪小民吧。”
“這我知道!”終于有自己知道的事情,忠右衛門立刻點頭。
既然知道,那后續的事情就好說了。水野忠邦為了振興農村,發布了“人返令”。所以原本在江戶打工的許多農民被遣返回了原籍。但是即使如此,江戶城下也也同樣有大量的打工人。
因為江戶城下町在這二百年之間,一直是處于擴張的姿態,就和之前說的澀谷一樣。二百年前澀谷純粹就是農村,現在卻成了城鄉結合部偏郊區的那一塊。這就是因為整個城市在擴張,許多農民就成了失地農民。
在被迫成為所謂的城鎮人民之后,女人們可以在家紡紗織布,可男人們呢?他們又沒有什么會計理財,紡織造紙的技能,所以便成了打工人。賣苦力,做仆役,打下手,都是最正常的。這就導致了江戶實際上有超過十萬人以上,是完全的底層勞動者,生活非常艱難。
另一方面,人返令的頒布,導致了流民被遣返回鄉。可江戶左近的農民,因為靠近江戶,且江戶城需要這些農民日夜不息的向江戶輸送柴火、飲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所以禁令對于江戶左右的幾個郡的限制相對較小,允許農民在農閑時分進城打工不超過六十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