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名額劃分有比例-《江戶旅人》
第(2/3)頁
“剩下十員,炮兵五員,軍醫、騎兵、工兵、測繪各一至二員。”
這也是應有之義,水野忠邦修筑炮臺,雖然國內有會使用大炮的人,可是學習一下西方更先進的炮術也很必要。這一點德川家慶估計也會同意,只要告訴他學完了回來守炮臺就行,這點錢他肯定樂意掏。
至于其他那些配屬的技術人員和騎兵,幕府方面估計不會太重視。要么是暫時用不上,要么就是學了未必有用。像是騎兵什么的,沒有個十幾年的馬種改良,憑日本那個肩高一米二或者一米三的馬,根本沒有做軍馬的資格。
至于軍醫什么的,打仗了臨時抓幾個大夫就是。再說了,咱們強調過不知道成千上萬遍,德川家慶真的把你一個大頭兵當人看嗎?
你連個旗本都不是,你也配?
“此十員亦可!”水野忠邦在紙上寫下了這十人的分派。
“另撥五員,修習礦山開采、冶煉、精篩等項,十分必要。”忠右衛門知道這五個人的名額,是幕府百分之一百會答應的。
不管從地底下挖出來的是黃金、白銀還是紅銅,都一樣,挖出來了就是錢。只要拖到江戶,鑄造一下,立刻就能充實幕府的財政。幕府也知道自己的采礦冶煉技術落后了,其實早年間還準備向荷蘭人學習一下的,只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成行。
甚至忠右衛門懷疑,為了學習礦山技術,多派十個人八個人的,水野忠邦也會答應。實在是這玩意兒見效快,回報周期短。學完就扔礦山上,改進技術,添購設備,總比以前土法挖掘要強一點吧。
“最后五員呢?”水野忠邦看到忠右衛門把礦業學生的數量和炮兵學生的數量同等,沒有絲毫的遲疑,顯然也覺得這么做是非常正確的。
“最后五員……”等到水野忠邦把字寫完,忠右衛門還是沒有開口說。
“怎么?”
“干涉條例,下官不敢說。”
“有什么不敢說的,只要不是去學甚么基督教的玩意兒。”水野忠邦放下筆,看著忠右衛門,心想也沒什么不好說的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