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三十人各有安置-《江戶旅人》
第(1/3)頁
有德川慶保領銜,三十名留學生很快得以拜見德川家定。拜見的過程無甚好說,有事也不可能在這種幾十上百人的場合談。主要還是為了表現幕府對留英學生的重視,讓江戶都知道將軍様第一時間接見了留學生。
隨后德川慶保又馬不停蹄的去拜見了德川家慶,等見到行前囑咐他要好生在英國觀摩調查的德川家慶就剩一口氣了,德川慶??薜暮褪裁此频摹?
比德川家慶和忠右衛門兩個兒子哭的還傷心,人家愛幕府愛將軍愛的深沉?。?
又安頓了一日,忠右衛門同一眾大佬,對這三十人進行面試。好容易有三十個大學生回來,不得考校一下學問,然后量才施用啊。
當初官派生,有十人是直接修習步兵的,還有五人修習炮兵,軍醫、騎兵、測繪則各一人,工兵兩人。
另有五人,修習礦山開采、冶煉、精篩、地質勘探等專業,并配套掌握礦業機械。就是前頭忠右衛門辦理足尾銅山時,希望截留下來的采礦工程師。
最后五人則是海軍和造船兼習,基本可以視為所謂的海軍技術軍官。正常的海軍指揮他也基本都會,但是設計艦船,甚至直接參與船場管理和船只建造他們也可以。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中,不就有個平山造船中將嘛。
怎么考察呢?
學陸軍的都去步兵傳習所里上課看看。
也不框定什么范圍,你講就行。能把下面從十二歲到二十多歲的學生兵給講的明白透徹,那就沒浪費了幕府花費的兩萬多兩黃金。
有一說一,英國的陸軍雖然談不上歐洲最強的,但是他卻是最早完全使用雇傭兵,后來轉化成常備職業軍隊的國家。為什么有人說二戰要是敦刻爾克沒把人撤回來,英國陸軍就完了,還不是因為他的常備軍老兵以及軍官,就這么些呢。
歷史上英軍非常有名的“細紅線”,就是因為英軍長期采取募兵制,軍隊常年不滿編,無奈之下只能采用所謂的“細紅線”戰術,保證戰事正常的進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