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明發御旨命上洛-《江戶旅人》
第(2/3)頁
如今孝明天皇詔令忠右衛門上洛,實質上就是打破了這一默認的慣例,事實上摧毀了某種微妙的平衡。
很好!
如果是別的將軍,包括歷史上的德川家茂,就會感覺這個事情非常的棘手。一旦應命去往京都,那么德川將軍只是這個日本的老二的事實,就將被再次搬到臺面上,公之于眾。
有些事情,只要沒有說破,沒有被戳穿。那么就算是天下人都已經知道的,仍舊可以當做沒有這回事。例子很多,咱們就不特意去舉了是吧。
很可惜的是,其他的將軍憂慮這個事情會削弱德川幕府的統治,動搖幕府的權威,忠右衛門卻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的。
但我還是不去!
先和京都方面扯皮,讓德川慶保和孝明天皇好好掰扯,派一個幕府的老中去,向他說明一番是不是就可以了。
既是示敵以弱,也是為了進一步爭取布置和調動的時間。更主要的就是英法的六百萬英鎊“人質”,還沒有全部到位。得把錢全部攥到手里之后,忠右衛門才敢完全放開手腳,和部分人大干一場。
第三仙臺師在得到了幕府的軍令之后,已經收拾包裹,開始行軍轉移。可惜奧羽鐵道干線,才開始規劃設計,尚未開工修筑,要不了兩三天,這個部隊就能夠調動到位。
另外第三仙臺師剩下的四千人,則全部撤出仙臺城區,到野外立營駐扎,并建立同會津若松城的通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是之后奧州有事,這四千人馬可以撤往會津若松城,依托堅城工事,阻擋任何一面趕來的敵軍。
會津若松城這個地方,戰國時代就為豐臣秀吉所重視,先是安置了蒲生氏鄉前來鎮守。蒲生氏鄉死后,又立刻轉封了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前來鎮守。到了德川幕府時期,則命三代將軍德川家光事實上的兄弟保科正之鎮守。
總之就是控厄北陸和關東,進出奧羽地方的鎖鑰。守住這個地方,不論是哪一面的敵人,都必須打破城池之后,才能繼續進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同長州藩的吉田松陰聯絡。如今長州藩主毛利敬親和世子毛利元德均在江戶,藩內大小事務,逐漸為吉田松陰所組成的“松下派”掌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