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大發御旨壞體制-《江戶旅人》
第(2/3)頁
理論上天皇只有一個武家的家臣,也就是德川將軍,剩下來的武家和百姓,那就都是將軍的家臣,以及家臣的家臣。整個天下天皇只能管德川將軍一個人,德川將軍聽不聽你的,還得看將軍的心情。
一旦圣旨越過幕府,向諸侯直接送達。那意味著什么?在以前那就是矯詔,曾經的德川慶篤掏出蓋有御寶的御旨,就被幕府論罪處置了。因為這道御旨違反了整個幕藩體制的運行框架,不是體制內的存在。
現在只要天皇發旨,諸侯接旨,那就意味著諸侯重新成為了天皇的直臣,這個天下的權柄,就可以轉移到天皇這兒來。
趕緊煽風點火!
等幕府傳信的大臣阿部正外一走,孝明天皇果然十分不滿。但是畢竟他是個軟弱的人,除了生悶氣,還真不準備做點什么。
三條實美趁著服侍孝明天皇回寢宮的短暫獨處機會,向他陳奏了直接下旨,命諸侯到京會商的建議。只要諸侯們都到了京都,他德川忠正肯定就要來了吧。
要不然他這個將軍何以自處啊?
只要到了京都,到時候諸侯合力,一道為孝明天皇分憂。集合起百萬大軍,必定能夠將所有的英米鬼畜驅逐殆盡,然后消滅切支丹教。
孝明天皇一聽,感覺還真就是這個道理。諸侯都來了京都,將軍要是再不來,那不就等于自己放棄自己武家棟梁的身份了嘛。到時候君臣兩個再好好談一談,把芥蒂消除掉,就可以好好地商議攘夷的大事了。
于是孝明天皇在鼓動之下,命人擬寫御旨八十余份,當場用寶,隨后命大小公卿,飛馬出城,送給各地諸侯。另外還有一百多家諸侯,此時則在江戶,直接派人去江戶傳旨,命他們上洛即可。
按照參勤交代的規定,每年的四到六月之間,就是諸侯們輪班的時間。在國的諸侯到府,在府的諸侯去國,各自替換。
本身西國和近畿的諸侯到府交代,就要經過京都。等接到了御旨,肯定有一部分人遲疑,進而留在京都觀望情勢。
有人留下,那就是朝廷的勝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