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東山,五十多上下的年紀,身材微微發福,一臉因長期熬夜留下的參差,頭發雖然沒地中海,但也是略有些稀疏,此時沒穿白大褂,而且回來后把正裝外套也脫了。 就一件襯衫,看起來仍然是精神十足。 他雙目渾濁中帶著清亮,里面暗藏玄機一樣地似乎是在思考著很多事情。 曹曉和正說著,就從主任辦公室推開了門,走進來了一個人,她一米七五高,身材高挑,玲瓏有致,即便身著白大褂,也沒能遮住苗條的身材,她此刻雙手捧著一個白色的紙杯,里面漂浮著茶葉上下翻滾地走了進來。 到門口就聽到了曹曉和在不停地鼓吹,但也沒聽清楚,就笑著問道:“曹師弟今天好興致啊,竟然這么嘴碎。李老師,喝杯茶潤潤嗓子吧,您今天都講了好幾個小時呢。” 曹曉和趕緊站起來,把位置讓了開,說:“方師姐,你請坐。” 來人是方泥馨,是李東山目前正在在讀的博士后,是湘南大學八年制的博士,本來可以留在本院的消化內科的,但是她似乎因為一些原因,更希望來急診科,所以就順便讀了急診外科李東山教授的博士后,也是目前急診外科的真正跟班總住院。 而因為她在讀博士后,所以其實編制也給了下來,算是暫時只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的本院醫生。 年紀并不大,比曹曉和還小很多,但是已經是博士后了,兩者的差距,曹曉和簡直不敢直視。 而按照醫學界的規矩,只要是就讀同一個老師的學生,不管年紀大小,除非是相差了十幾年以上,否則都是按照誰先進師門,誰是師兄師姐這么論的,因此啊,曹曉和也只能給她喊師姐,而不能喊方師妹,更不能喊小方。 畢竟剛進來的時候,李東山教授都是喊他先跟著方泥馨學習的。 博士后流動站最主要的工作是科研,但是方泥馨卻把不少的時間也放在了臨床上,所以在科室經常出現。 方泥馨坐下后,曹曉和才說:“就是說一個和我一屆進來的研究生,以前認識,也是常市的。是我的熟人,今天剛好遇到了他,跟著骨科的總住院來會診,還做了個髖關節后脫位和肱骨骨折的手法復位術。” “復查的片子我看過了,但是他們又去了內分泌科會診,這不,病人和家屬都不太放心,就等著師父和于教授回來再看一眼的。” “剛剛于教授說還是要師父再看一下。” 方泥馨叫李東山老師,是內科的傳統,更加正式一些,而外科的江湖氣更加重一些,以前于友林給曹曉和說他可以喊老師,也可以叫師父,曹曉和就一直喊李東山師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