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主要是太難。” “猜測和假說倒是有,但是一般人都沒拿它當回事,也很少有人真去試驗,畢竟失敗的風險還是蠻高的。” 縫合很簡單,簡單到只要是個醫生,幾乎都會。 但就是因為簡單,易于推廣,所以它的改良,才顯得特別之難。 林輝當然也能看得出來,陸成這個皮下一縫合,效果比起美容縫合的效果都不差,而且沒有線結。并且,即便是美容縫合,在縫合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臺階,導致術后恢復過程中,產生小疤痕。 既然目前都沒有關于這種縫合法的介紹,那林輝更好奇現在的手術切口,陸成究竟是怎么縫出來的了。 林輝于是問陸成:“陸成,你剛剛縫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陸成既然縫的出來,當然不會說什么狀態好的廢話。 把手中的針鉗子和線都放下,細細解釋道:“閔老師,林老師,朱老師,是這樣的。” “剛剛閔教授在做手術入路的時候,我看到了閔教授一共經歷了以下幾個層次。” “皮膚、淺筋膜、脂肪層和深筋膜層。” “因為這幾層都是有一定的彈性模量的,所以,在林老師你們完成了皮下關節囊與股骨地縫合后,我盡量不去造成牽拉,就不會產生階梯。” “而且,在閔教授入刀的時候,皮膚層只切了一刀,邊緣完整平滑、淺筋膜層和脂肪層雖然是用電刀……” “按照局部解剖學與骨科解剖學上的介紹,我們的股骨外側的脂肪層較厚,因此可以在這一層,盡量恢復脂肪層下縫合的不平整程度。只要拉力不是過大,脂肪液化的風險也較小。” “結合閔教授的入路過程,我的想法是,盡量還原它們本來的模樣,于是在下針的時候,盡量與每一層創面的切口垂直,并且在縫合最上層的時候,盡量從皮下真皮層以下那一層進針。” “把線結往下藏,在縫合皮膚的時候,就能夠達到最平整的地步。” “現在看來,效果似乎還行。” 陸成沒有用狀態好這種玄學說法來解釋,林輝和閔教授頓時都沉思了起來。 但是沉思歸沉思,即便是閔教授自己,也沒辦法記住自己在做入路的時候,哪一層做了幾個方向,切了幾刀。 陸成的解釋,都是從目前已有的基礎知識中,分析出來的理論性,而且他也把它運用到了實際操作中。 有理有據,讓人即便不服,也無法產生任何質疑。 只是陸成這講課的能力也太次了點,莫說是季末他們了,就連林輝等人都聽得一頭霧水! 閔教授想了大概十秒鐘,問林輝:“如果這種縫合法,與我們自己縫合的方式,進行對比花費的時間,大概要多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