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云睿固然粗略地觀看過宇宙通史,可對于治國一道,她終究是有所欠缺,于是便大膽啟用范閑這個擁有上個紀元記憶之人,想讓他來幫助復制上個紀元人類的發展歷程。 此時范閑和林婉兒已經喜結良緣,再加上他自我感覺還不錯,便信心滿滿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只可惜范閑背書確實在行, 但是在治國上就是個只懂點理論的小白。 在沒有進行深入調研的情況下,范閑便將記憶中的各種先進經驗照搬到如今的慶國。 客觀來講,他之后所推出的一系列法令和制度都是很不錯,可由于水土不服,等到真正落實的時候便完全變了模樣。 就在慶國艱難改革的時候,北齊那邊則想著南下入侵。 慶帝死后,之前齊慶兩國有意簽署的和平協議自然也統統不作數了, 李云睿自持慶國有三位宗師, 態度頗為強硬, 引得北齊方面頗為不滿。 然而兩國在宗師數量上是持平的,北齊的軍隊實力尚不如南慶,再加上身受重傷的四顧劍代表東夷城表達了中立的立場,北齊此次揮師南下的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相比于只會坐而論道的范閑,得到了各國先進革命經驗的司理理顯然要游刃有余的多。 司理理的政令只在東夷城及其附近的地區施行,其操作難度遠小于整個慶國的改革。 盡管范閑前世出身大眾,但這一世再落魄也是世家子弟,相反司理理雖出身皇族,卻是嘗盡了辛酸。 屁股決定腦袋,范閑從其母處“繼承”的由上而下的改革,自然是比不過司理理自下而上的建設。 司理理經常深入巷間地頭,認真去傾聽百姓的聲音,并依據這些群眾反映的情況來調整她的政策規劃,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 在教育事業方面,司理理仗著東夷城有錢, 大刀闊斧地進行教育改制, 將義務教育重新搬回歷史舞臺。 司理理明白此時還不具備傳播科學的土壤, 所以義務教育的課程只有五門, 語文、數學、歷史、思想品德還有武道,旨在培養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的人才。 同時,她也沒忘了對于科學事業的發展,只不過尚在起步階段,她只能盡量匯聚各方面的人才組成研究院,開始各個方向的研究,盡可能地促進科學的發展。 義務教育的開銷確實很大,所以司理理還需要努力創收。 由于東夷城本就是港口城市,又有之前葉輕眉打下的商業基礎,司理理便順勢在商業上做文章,短時間內玩起了重商主義。 不過她亦深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對于農業絕對不敢有半分的荒廢,她所創建的研究院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專門研究農業。 除此之外,她還給農民各種優惠與補貼,定下了五年內糧食增產一倍的目標。 司理理有信心在十年之內將東夷城的這兩代人培養出來,她現在的目標便是低調積累力量,等到時機成熟之時再一鳴驚人。 有余齊慶兩國常年對峙,處于中立狀態的東夷城確實發展良好,一片欣欣向榮。 徐多藝原本的計劃大致與其相仿,只不過現在的他可沒時間驗收自己的布局,而是一門心思地在數學的海洋里徜徉。 人工智能這項技術固然是屬于計算機科學的范疇,可其本質依舊是數學,徐多藝以前學的那些計算機技術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場。 不得已,徐多藝只能從線性代數和統計概率學的基礎開始惡補。 還好智腦里也有基礎知識儲備,要不然徐多藝可真就欲哭無淚了。 徐多藝非常慶幸自己沒有托大,簡單布置了一下之后便趕到神廟來學習,要不然十年時間還真不一定能夠學得完。 畢竟此界的人工智能技術遠超現實世界,現實世界里的很多理論和技術都已經把他搞得頭暈腦脹了,更何況是很多聞所未聞的東西。 線性分類,降維,支持向量機,核方法,指數族分布……徐多藝感覺自己的每一天都過的如此充實。 為了學習,他真可謂是不眠不休了,不過反正以他的身體和元神的強度,就算十年不吃不喝不睡,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事實證明,當一個人認真起來的時候,就算是數學,他也是能夠學會的,尤其是在他還吸收了不少數學天賦的情況下。 徐多藝夜以繼日地學習,終于在第八個年頭將智腦中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部學完了,另外還參照著各個知識模塊把《流浪地球》里的技術給復習了一遍。 如今的他感覺就算閉著眼睛,都能寫出一個強人工智能出來。 只要有運算量足夠龐大的電腦,徐多藝有著絕對的信心可以復刻出一個智腦。 然而極為尷尬的是,徐多藝已經確認自己沒有遺漏地將智腦里的人工智能知識全部學會,可任務的進度條依舊還有大約百分之二沒有填滿。 “你確定沒有其他塵封的文件了?”徐多藝一臉懷疑地盯著智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