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瑤京經營起來了之后,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聚寶盆。 無數的資本權貴都瘋狂地涌向這里撈金,但他們很快就發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瑤京居然有最低工資。 第二、瑤京居然有個拆臺的。 特別是那個拆臺的,非常惡心,宣稱什么狗屁長山郡有一個月八百塊錢包吃包住的勞工。 他們稍微要員工加一點點班,奉獻一點點勞力,那是千百般不愿意,逼得狠了直接辭職跑長山郡的招工點去了。 這讓權貴老爺們像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特別是石州來的老板,簡直是怒火盈天。 在他的牽線搭橋下,這些老板組成了一個松散的公會聯盟,取個名字叫“民生”,簡稱民聯。 民聯糾集了一大堆黑幫打手、地痞無賴,專門騷擾長山郡的招工點,又設置路障,攔路打人,禁止平民前往那里。 長山郡的招工點被迫向官方求救。 常生派了幾次治安衛來維持秩序。 而民聯每次都是蜇伏了幾天后卷土重來,后來又賄賂了基層的治安衛,對招工點附近發生的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長山郡的招工點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最后只能黯然撤離。 這是林文的招工人數后來定格為五十三萬的原因。 拆臺的一走,瑤京老板立即開始降工資、延工時、消假期。 為了規避最低工資,他們甚至向員工收取公司的用電費、用水費、食物費、垃圾費等等。 同時利用民盟組建黑名單,凡是有不良記錄者拒絕聘用。 于是,災難開始了。 底層工作人員的可支配工資大幅度降低,瑤京內的所有生意都不好做了。 餐廳、飲品、零售、批發、住宿、娛樂、游玩,從低端向上蔓延,所有產業都逐漸走向蕭條。 經濟從這個時候開始,已經走向了頹勢。 但一時半會并看不出來。 真正糟糕的是,金融行業的貸款開始違約。 瑤京是建立在金融高度開放的背景下,在瑤京,凡是有一份正經工作的人,都背有貸款。 雨后春筍般開的各大門店也有貸款。 當貸款開始違約時,金融公司的第一想法竟然是提高門檻,避免風險。 而接受不良資產的次貸公司做法是暴力催債,迅速上門拿走他的一切財產,因為慢了一步會被別的公司的搶走。 更糟糕的是,當瑤京的權貴老板們發現利潤降低時,他們的應對方式是進一步壓迫員工。 而常生對此的應對方法是,盡全力維護瑤京的高物價、高檔次,維持瑤京的面子,維持瑤京巨額廣告費。 林文當初設置的低物價緩沖區被認為是無價值的垃圾,全部鏟平后由開發商在此地修建新的高檔社區。 這一系列愚蠢的反向操作把瑤京變成了一個高壓鍋。 危機已經臨近了。 而常生在此時,做了一個最錯誤的決定,屬下心腹向他匯報次貸公司的暴力作法引發民眾不滿時,他為了減少次貸的產生,提高了官方大貸款的門檻。 這是瑤京賴以生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相當于在金融泡沫加劇時收緊銀根。 這個令人智熄的操作引爆了所有矛盾。 大罷工、大反抗全面開始,憤怒的工人與不滿的民聯爆發出了尖銳沖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