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另外還有一點在于,之前林辰提起諸葛亮時,眼神里閃過了一絲……敬佩。 那這就是自己人了。 既然是自己人,便不能不管。 “是子瑜啊。” 林辰回過神來,笑著擺手道:“以后軍師之稱就算了吧,若是把我當朋友,稱表字即可。” “好。” 諸葛瑾心中一松,爽朗道:“既是如此的話,那…不知我這個朋友,可否有幸請子源私下一敘?” “自是可以,求之不得!”林辰一臉期待地點頭。 …… 一路隨著諸葛瑾來到劉備為其安排的住處后,林辰內心更為疑惑了。 因為他們之間壓根沒有過多的交流。 哪怕他幾次想和這位面長似驢的忠厚君子聊聊天,自發挑起話頭,對方也都只是以禮而回,在他看來,其表現的十分疏遠。 “子瑜可是對我有不滿之處?”進入到廳堂之后,林辰終于忍不住了。 “并無。”諸葛瑾笑著搖頭。 林辰點點頭之后,很是直接道:“既是如此,為何表現的這般疏遠?” “非疏遠,實是有些話,終歸不能名言……” 諸葛瑾苦笑一聲后,示意林辰先坐一會兒。 “今天這事不說清楚,我還真就不走了。”林辰開玩笑似的道。 “如此最好。”諸葛瑾大笑。 片刻后,他則是拿了帛書與毛筆過來。 “瑾最善于觀人于無形,方才之時,我便發現子源心中似有迷惑……” 沒等林辰詢問,諸葛瑾便一面展開帛書,一面道:“而我又無他長處,唯有書法尚可解憂,子源可愿一觀?” “你臺子…架子都打起來了,我如何能不看?” 林辰一肚子的疑惑,自然不會就這么離開,站起來之后,便湊到了諸葛瑾旁邊。 后者微微一笑,便開始寫字。 由于這年頭沒有標點符號,林辰辨識起來很是困難。 當然了,很難辨認也只是對他而言罷了 對古人而言,由于時代限制,根本沒有多音字、也沒有多義字,幾乎可以說是見字如面,也用不著斷句。 有時候,知識太多也很難受呀。 半晌,他才看出來,諸葛瑾寫的是《論語》當中的孟武伯問仁:“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瑜這是……?”林辰眨了眨眼。 很明顯,他沒看懂。 嘶! 諸葛瑾一臉震驚的翻了個白眼,倒吸一口涼氣后,深深呼了口氣,才繼續寫道:“(屈原)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這個我學過,太史公史記當中的屈原賈生列傳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