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陳伯言沒有急著品嘗,而是淡淡吩咐身邊一位侍者:“取一只。” 侍者小心翼翼夾了個蝦皮筍鮮,放到碟中。陳伯言先嗅了嗅,隨后輕輕咬了一口。片刻后,他緩緩點頭:“湯鮮不膩,味分層次,做得精細。” 一旁的學子見夫子開口贊許,更是心潮澎湃。 有人忍不住喊:“夫子都說好,咱們還等什么?”隊伍里立刻哄笑一片。 陳伯言又望向孟鳶,意味深長地道:“食亦有理。若能常在山門前設攤,未嘗不是一樁善事。” 這話一出,等于替她抬了面子。孟鳶立刻應聲:“多謝先生。” 等陳伯言走遠,攤前的人氣更旺了。有人笑道:“夫子都嘗過,咱們吃也算附庸風雅。” 周臨安在一旁幫忙記賬,字跡端正,一筆一劃像是刻出來的。 周玉明則在前頭維持秩序,嗓門響亮:“別擠!排隊都有,包子不會少!” 隨著鍋里籠屜一籠接一籠揭開,熱霧和香氣一次次沖上人心頭。 素口的清爽、葷口的厚香、海味的高音,不同的味道交替著飄散開來,讓人只覺得這山門外比市井還熱鬧。 等到午鐘響起,學子們要入內上課,攤前的隊伍才漸漸散去。 最后幾籠賣得干干凈凈,只留下一地熱氣。 柳氏擦了把汗,心里還有些怯:“真是嚇我一跳,差點以為攤子會被轟出去。” 孟鳶看著空下來的案板,笑意卻更深:“山門口能立得住,比渡口還穩。” 推車往下走時,石階上還殘留著那股湯香。 …… 頭一日的新鮮勁兒過去,本以為人氣會散,誰知第二天一早,還沒到開市時辰,山門外已經有三三兩兩的書生守著了。 “昨日那攤可還來?” “聽說了么?夫子都嘗過,還夸了句‘食亦有理’。” “嘖,這下可真算有面子。” 學子們壓低聲音,卻擋不住眼里的火熱。飽腹之欲雖是小事,可在這清苦讀書的日子里,能吃到一籠熱氣騰騰的好包子,比抄十遍《孝經》都解氣。 孟鳶把車停到昨日的位子,擋風布早早支好,木楔咬得死死的。她抬眼一看,那群書生居然沖她笑著拱手,像迎接自己人一般。 “孟娘子,今日可有新口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