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時,廣場周邊依舊是車水馬龍,喧嘩聲也不絕于耳。但這個前奏傳進耳朵,孫嬌的心里忽然就那么一陣收緊,不自覺地看向大屏幕。 那個叫韓升的新人,拿著吉他。 手指撥著琴弦,竟然好像還真不是亂撥,假彈的那種。并且彈的也不是簡單常見的那些和弦,而是真的有東西,當然更關鍵的是右下角的小字: 《北京北京》,詞:韓升,曲:韓升。 這就讓孫嬌不由得稍有改觀。 但也算淡定。 因為雖然僅僅看了不到一小時,但她也已經(jīng)見證了很多原創(chuàng)作品,以及各種風格的音樂,這種開頭的前奏算驚喜,但也要看后續(xù)。 就這么安靜彈奏一陣,歌手開口了: “當我走在這里的每一條街道 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 他唱得很有力量,充滿感慨,就像一個人在深夜的街頭上,點燃著香煙燒出猩紅的亮點,然后回憶著這里的一切記憶。 這開頭,無疑沒讓她失望。 “除了發(fā)動機的轟鳴和電氣之音 我似乎聽到了它燭骨般的心跳...” 而這一段就更是貼合了街邊的聲響,貼上了歌詞里看似淡淡的,實則很扎實的情緒,在這一刻成功地吸引了不少廣場上路人的注意力。 對于孫嬌更是如此。 這“聽到心跳”的描述,似乎像是心湖中被丟進了一塊石頭。泛起層層波瀾,擴散,然后從正中間冒出一抹殷紅的顏色。 正正地擊中了心中未名的感受。 這就是韓升覺得《北京北京》厲害的地方,那種深切的切膚之感。 汪峰寫出這首歌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在深夜的大街上徘徊,于是整段詞就把那種孤獨,恍惚,又突然和整座城市的心跳連接起來的感覺... 描繪得淋漓盡致。 不夸張地說,《北京北京》這段的開頭,里面蘊藏的東西,絕對不是生活在京城幾年就能完整總結出來的,但多多少少有些感受。于是這會被唱出來,韓升這無疑是把場子鎮(zhèn)住了。 “我在這里歡笑,我在這里哭泣 我在這里活著也在這兒死去 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 我在這里尋找在這里失去...” 唱到這一段,情緒已經(jīng)澎湃地洶涌上來了。 事實上,已經(jīng)不只是孫嬌一個人在聽了。 廣場邊上太多人都抬頭看向了屏幕——不是那種被迫聽一聽,或者是當做背景音偶爾看一眼,而是認真地看過去。 因為這首歌的主題已經(jīng)相當明確,就是北漂。 現(xiàn)在的京城,常住人口也就2100萬出頭。但其中有800多萬,是外省來京人口。 換言之,差不多5個人里,就有2個是外來的,而現(xiàn)場這個點還在外面晃悠的人里... 比例似乎還要多一點。 “...” 廣場上少見的,出現(xiàn)一副安靜的架勢,引得路過的人都不自覺也跟著看過去。有的看完后幾步就急匆匆走過,有的則留下來傾聽... 這歌詞里的意味。 北漂,曾經(jīng)帶著點被迫的意味,畢竟在上一代人的眼里“漂泊”的理解總是負面的,帶有迫不得已的意味。但如今北漂是理想,是反抗現(xiàn)狀。 可反抗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就有了一路的歡笑哭泣,活著死去,祈禱迷惘,以及尋找失去... 然后再次化作一句恍若幽幽的嘆氣: “北京,北京...” ... 聲音悠揚回蕩,又無比自然地擴散在每個人的心頭,像是裹著夜間霓虹的夜色,浸潤進每個黑暗的角落。鏡頭里,韓升的情緒格外輕柔,像是在觸碰一個肥皂泡般的夢境。 這個夢境,觸手可及,但碰之即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