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沒有一種情況是,某個頒獎禮的晚上,收益最大的是沒獲獎的? 而獲得大獎的人,不但沒有被觀眾普遍的夸獎和祝賀,反倒是因為獲得了這個獎項而讓觀眾心中產生了不服氣的想法,跑去給本屆頒獎禮瘋狂打一星。 這個,可能不太清楚,但以前沒有的話... 現在就有了。 并且還有些激動地觀眾打分并配文: “要不是韓升,一星都不想打?!? “這都能得獎,對得起那些真的兢兢業業在演戲,卻全程陪跑的演技派演員?” “找遍了各種角度,演技,人氣,作品水準,卻都找不到這樣一個獲獎名單出現的理由。” 總之,這一事件迅速成為了第二天各大娛樂板塊的頭條,并且出乎所有媒體人預料的持續高熱度發酵,搞得很多人自己都懵比: ???這,之前也不是沒有過啊,怎么這次這么兇? 當年百花不也這樣么... 也就大家噴個一兩天,可能也就差不多了,怎么還會持續這么影響下去呢? 韓升于是開著先知視角,倒是可以分析一些: 除開之前已經說過的,可能首先還有當年百花獎拿的都是配角獎項,屬于當天演員獎里次一等的,這次金鷹里拿的都是演員最好的獎。 雖然說兩者相比,肯定是百花電影獎在業內逼格高一點,但對于普通觀眾可能沒考慮那么多。只是看到金鷹呢,其實是三大電視獎中最熱門的一個。 所以比較之下,分量不一樣意義就更不同。 相對應的,肯定爭議就也會大很多。 然后,對手不一樣。 雖然都是有不少演技更好的實力派,但是上一次沒有流量明星做對手。 這一次,林若白和楊梓的粉絲從選金鷹女神就開始battle,而李一峰更不用說了,內娛如今正面撞上韓升能全身而退的,恐怕就只有一個... 畢竟,那個人的粉絲,和背后咬著牙不放棄的資本,不在少數。 但總歸就是疊加起來,粉絲不斷爭吵,路人也就時不時能看見這個事情,繼續參與。 最后,也算是個總體的角度,就是積累之后的爆發。 因為這兩年,也不止一次類似的情況發生。 但這些事情基本上沒有引起特別大的注意,可能是因為觀眾看了也懶得吐槽,可能是因為被資本用力壓下去,也可能是獲獎的人粉絲太兇,對打普通路人的話幾乎是單方面沖擊。 并且往往還有自己的一套特別的道理: “你懂什么?這是演給我們粉絲看的,他接這部戲是給我們的福利,求你看了?” “哈哈,黑子叫的越兇,也越沒用。我們家獎項在手,笑看瘋狗?!? “審美水平低還出來秀?你厲害還是評委厲害?” 得,第一演給粉絲看干嘛在公開平臺上映,內部播映得了;第二,不是所有不喜歡的人都是對家,都是黑子;第三,評委說好,大家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啊。 本來社會就是觀點多元的。 那些跟著某些意見領袖走,壓制自己判斷的年代早就過去了,服眾才是這年頭的主流。 所以綜上所述,事情確實是不大會短期完結。 只是說一千道一萬,韓升雖然也關注著后續走勢,但更多的時候依舊是小心謹慎地沒有多參與這些事情。 畢竟給他的關愛已經夠多了。 不只是粉絲,網友們都各種為他鳴不平,一副好像韓升選不上就是天大的黑幕的樣子... 這個就不用這么想了。 倒是這股熱情,把《瑯琊榜》大結局的收視率,沖到了2.113%的成績,成為了2018年迄今為止所有電視劇單集收視率的冠軍。 得,接著這股勁,韓升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告別《瑯琊榜》和梅長蘇這個角色的感言。 為自己的這部收視率平均1.423的爆劇畫上了句號。 也就順勢把自己的粉絲關注點帶到這邊,然后在進一步帶到這一屆百花獎上來,粉絲們很快也就欣然接受——期待未來可能的成功,總是比回顧過去定局的失利,要來得讓人爽快。 何況這屆百花獎呢,其實最終提名,韓升確有一戰之力。 剩余的四個人: 馬天雨的《建軍大業》提名純屬陪襯,完全是用來當一個“在這位的陪襯下,我選其他誰獲獎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當然如果是他獲獎那就風波肯定又是個爆炸。 杜江的《紅海行動》,不出戲也沒有太多記憶點,沒有說特別亮眼。 或者說之前沒得獎之前確實沒太注意到他的作品,所以原時空里,他真的比較有讓韓升覺得有點意思的,反倒是從今年的《你好之華》開始。 張涵雨是老演員了,韓升本來擔心。 結果公司那邊直接就回復了,他其實是就比馬天雨高一個級別,主要是《紅海行動》里鏡頭太少,除非實在沒得選或者硬捧才有機會。 畢竟類型上也沒有特別突破: 額,你要這么說的話,好像他一直都是演那種硬漢角色。什么最多加個修飾詞,鐵血硬漢,硬漢柔情,硬漢落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