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和橋-《從一萬塊錢開始的文娛》
第(1/3)頁
似乎確實懷舊這件事情,是讓韓升比較難寫的一個類型。主要是如果要從曲子到曲風能充分體現懷舊,估計得八九十年代,超出金手指范疇;如果是歌曲本身帶懷舊這種意愿,那就也不好選。
首先特別直白的不是太好,最好來點意境的。
然后呢,如果能貼合這個城市更好,畢竟節目組這邊放棄以城市為題目,轉而選擇其他選題是因為節目做久了,沒辦法。
但如果韓升這邊能時不時也保留有一些城市的因子,那自然是極好的。
可以說,這叫加分項。
畢竟收官嘛。
所以最后其實選擇范圍并不是那么地寬,這要換做其他城市,指定就沒有多少機會了。好在京城也是個文娛匯聚之地,有這么一大波的歌曲呢。
于是最終《安和橋》就這么被選出來了。
但這地其實并不算出名。
如果不是這首歌,很多人提到這個名字,最多想起來一個“安河橋北”地鐵站。
也確實,韓升當年讀書的時候老是坐4號線,也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學校還沒有好到可以一路坐到很靠后的地鐵站。
坐到頭的學生們應該就知道了。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沒在京城生活過的,就說生活不久,或者活動范圍在東邊的都不知道。
“這歌名...估計是個回憶?”
“我覺得像是,這種直接帶著地名的,通常沒點東西不敢這么寫。”
“同意,我覺得肯定是有點什么東西。”
眾人議論紛紛。
其實這最后一次,現場的常駐還是單日嘉賓都會唱歌的,哦對,包括楊迪都會演唱一首歌曲,到時候拿去可以做商演的那種:
明星跑商演,主要還是唱歌。
不可能說演員上去表演一段哭戲,綜藝咖上去就必須把下面的人逗笑,太難了。
但這最后每人都要唱一首歌的時候,卻并不是大家把壓軸好歌拿出來的時候:事實上,基本上大家第四次錄制的時候,該掏的就已經掏的差不多了。
所以最后的懸念,那就只剩下韓升的新歌能咋樣。
回望韓升這一整季的錄制,除了第四次因為要給其他人留出一些空間,所以沒有唱歌之外,其他的每一首都是拿出了不錯的水準:
《孤獨患者》就不用說了,這首歌出來的時候熱度就巨高無比,上了一整晚上的熱搜。
這可不全是節目組買的。
因為韓升這邊新歌自帶熱度,而節目組這邊是日常會給韓升的新歌買一個熱搜第一,所以本身就會比正常的熱搜要時間長很多:有熱度又肯花錢,夾總最喜歡了。
然后后續到了《思念是一種病》的時候,這歌依舊是熱度第一。
當然也不是說《思念》這首歌就不好,甚至很多人表示《思念》這首歌相對來說更輕松歡快,適合聚會的時候唱,沒啥難度還容易上口。
但是傳唱度有的時候真的是個迷。
很多人又往往喜歡那種看起來“稍微”有一點難度的歌曲:
本來大家可能最開始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就覺得哇,好喜歡,好愛這首歌,能表達我當代獨居青年人的孤獨,然后就想著學一學。結果學一學,還有點難度,那基本上就激起了不少人的一點潛意識的勝負心,不自覺就哼上幾句那種。
相反,一學就會的有時候可能確實是要來的不那么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熱度第一到了《本草綱目》的時候,就還是果斷下來了:
沒辦法,話題性爆表。
就像韓升說的,深圳這個城市是什么城市?與國際接軌的先鋒城市啊。
之前說過的什么各種國外的政策,很多其實也就是在深圳試點過得,所以其實這整套下來確實很多人也會多多少少帶著點別樣的眼光去看深圳,畢竟有些外國的政策本土化...
不是那么好的。
就比如說現在還在默默醞釀,等到了一陣子之后,才發酵出來的深(防和諧)房里事件。
而韓升剛好又在這個地方,講了一點自己原來來深圳時候,關于一些事情的感官。接著,又在最后的時候,給大家獻上了這么一首《本草綱目》...
雖然說是節目組命題作文吧,但是大家現在早就明白了。
再傻,節目組做了四季。
多少都摸透了。
所以大家都知道韓升肯定是提前知道了題目,知道了題目還做這樣的理解,剛好這段時間里韓升一直忙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事情,這部戲到現在已經17億票房了。
韓升也就這段時間沒有特別回應,網上自然是發酵的厲害。
不過大家也相信,隨著《紅玫瑰》的出現,這種爭議可能也就差不多平息了。
音樂就是有這種力量的。
很多節目組的工作人員甚至表示,這歌完全值得拿去拍一部電影什么的,就叫《紅玫瑰與白玫瑰》,配上這個音樂就特別有感覺。
emmm,韓升要是說,其實真有一首白玫瑰的話,那他們估計就更激動了。
所以到了最后,《安和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