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大龍一直無意去操縱股市,他只是順應歷史的發展時勢,在適合的時間買進,在合適的時間賣出,賺取一份差價罷了。 如果他真的是很有野心的話,完全可以在二零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做空港島的證卷指數。 要知道,在當時港島的證券指數,從兩萬多點直接跌到了一萬多點,而他當時可是有十億在手,融資幾十億,做空港島指數,賺個幾百億,都不是什么難事。 可王大龍卻放棄了這種大好的機會,反而去做空了當時正高價的米國石油期貨,從中大賺了一筆。 之后,又大舉融資借貸外資銀行的資金,去操底米國股市,賺取了他所需要的發展資金。 拼著買經過了大半個月的震蕩行情,最終穩定在了五米金一股左右,也就是說,拼著買的市值,站穩了一萬五千億米金。 按理說,上萬億米金市值的上市公司,股價都是幾百米金一股,甚至是上千,乃至是三四千米金一股。 比如水果公司,又或者是古歌公司,還有亞馬孫公司,股價在幾年后,更是高達三千多米金一股。 但王大龍卻并不是很喜歡,自己公司的股價太高,因為股價太高了,普通的散戶股民,根本玩不起。 王大龍希望,自己的上市公司,股價不要太高,這樣更親民,也更容易讓普通的散戶股民們接受。 所以他盡量的把膠份放大,發行了三千億股,每股只是一米金的發行價。 只是,剛剛上市,股價便暴漲到了十米金一股,之后又繼續的漲到了最高時的十五米金一股,王大龍就不得不自己出手,打壓自己公司的股價了。 王大龍手下的操盤手入場之后,原本還在下跌的股價,馬上掉頭向上,幾乎沒有什么停頓的沖上了六米金一股。 之后,王大龍雖然讓他的操盤手團隊,停止了買入,但散戶股民們卻堅信,拼著買的股價,還會再漲,甚至是有再創新高的可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