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韓爌也算是在投桃報李,配合劉一燝在皇帝朱由校面前表達自己對熊廷弼也不看好的態(tài)度,并促使熊廷弼下臺。 畢竟劉一燝之前也愿意配合他發(fā)動言官阻止皇帝重設武學的事。 可以說,劉一燝和韓爌因為都和東林黨走得近,而算得上是穿一條褲子的人。 而且因為韓爌沒有和遼東軍鎮(zhèn)的人有什么勾結,所以,他反而比劉一燝表達的更直接。 朱由校雖然也不是很了解熊廷弼,甚至他現(xiàn)在還不知道熊廷弼是什么樣的面貌。 但以唯歷史結果論來看,朱由校可是清楚記得歷史上遼東的戰(zhàn)事自從熊廷弼走后就變得更加糟糕的。 本來在熊廷弼還是遼東經(jīng)略的時候,遼東的明軍至少是敢戰(zhàn)的,在萬歷四十八年六月和八月兩次擊退努爾哈赤的兵馬。 使得努爾哈赤一直未進尺寸之地,一直拿不下沈陽和遼陽。 但等到熊廷弼被免職,袁應泰就讓遼東經(jīng)略后,僅僅七個月后,在天啟元年三月,大明接連失去遼陽、沈陽等要地。 所以,朱由校盡管不確定熊廷弼能不能徹底解決建奴,但他至少能確定熊廷弼是不能換的。 “陛下,以臣之見,治大國如烹小鮮,眼下您又剛剛登基,當萬事求穩(wěn),無論熊廷弼是否有膽略,都不能現(xiàn)在更換,京官不知遼東之事,難免失于實證,不能以此為憑,如今朝廷不但不能驟然換遼東經(jīng)略,還當降旨給熊廷弼以安其心,如此方能使前線得安,前線得安則內(nèi)憂不起,內(nèi)憂不起則中興可望!” 方從哲據(jù)理力爭起來,雖然他只想當個好好首輔,還權于皇帝,但涉及到這種關系社稷安危的大事,他也不得不強自爭辯起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他很欣慰首輔能在這件事上堅持原則,也就順勢說道:“元輔所言有理,內(nèi)閣立即降旨熊廷弼,加其官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令其安心在遼東做事!” 方從哲大喜,忙率先拱手:“臣遵旨!” 劉一燝不禁瞪了方從哲一眼,但立即收回目光,掩飾住了內(nèi)心的不滿。 韓爌則將劉一燝的神色盡收眼底,他能猜到劉一燝的無奈,但他更加不明白的是,為何皇帝陛下如此信任方從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