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至此,通州之亂在很短的時間內平定。 主犯桂忠被押解回了京城。 皇帝朱由校很快就得知了此消息,甚至也知道了整個平叛過程的詳細情況。 不過,朱由校早已知道華允誠會這樣做。 不然,他也不會在當時議這件事時,直接用華允誠。 “華允誠沒有讓朕失望,但這些反叛的雇工們,倒是讓朕失望,他們還是和史書里那些鬧事的民眾一樣,容易被收買,被瓦解,容易背叛為他們出頭的英雄,想讓他們徹底覺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朕這個皇帝還得繼續專制下去,因為沒有人比朕更希望他們接受教育,希望民智得以開啟!” 朱由校因此在心里說道。 而他說的沒錯。 一個合格的帝王以及他的大臣們,會在竭盡全力給他的百姓以優渥的生活,而使其不質疑自己統治合法性的同時,也會竭盡全力地麻痹百姓精神,盡可能地使其愚昧。 但朱由校到底是來自后世的人,肩上有一份民族責任感,和在后世接受十多年現代教育后的價值觀。 所以,他希望這個世界的華夏人能更具智慧一些。 “啟稟陛下,以臣之見,其余參與叛亂的民眾可以視作被蠱惑脅迫,但桂忠的確組織謀逆,自當處以凌遲刑,誅滅九族,以維護皇綱國法!” 有關人命和謀逆這樣的大案,朱由校會直接召見三法司正堂官和內閣、樞密院、政事堂的重臣廷議如何處決,以示公正。 而因此,在涉及桂忠的謀逆案如何處決時,刑部尚書劉宗周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自當如此,刁民犯事,也當按律處置!另外,以臣之見,不但要按律處置,還應從嚴處置,且傳首于各大官營工廠,使天下雇工無人敢再惡意討薪!無人敢再組織生民鬧事!” 左都御史閔洪學也附和著說道。 大理寺卿張捷也道:“豈止應該傳首,當將其本人與九族凌遲于天津新城,我大明官營雇工最多之地,而處決之,使雇工得以盡知惡意擾亂官營產業經營之下場,即便不指望刁民感念皇恩,也當使天下雇工畏威而知趣!” 朱由校因此點了點頭。 如果從一個普羅大眾的角度來看,他其實挺敬佩桂忠這種因不公而敢為百姓出頭的人,甚至也同情他。 但朱由校不得不承認,桂忠的確謀逆了。 他的臣子們不可能會去同情一個謀逆者,尤其是一個出身底層,還牽連一名文官被斬首的謀逆者。 而且,因為朱由校是皇帝。 所以,對朱由校越忠心的臣子,越不會輕饒了桂忠,更不會憐憫他。 “華愛卿,你對此如何看?” 朱由校這時候問了一句。 華允誠已經成為政事堂輔政大臣,所以,此刻,華允誠也在這里。 而華允誠一開始也是支持對桂忠施以極刑的。 當朱由校問他時,他便回道:“啟稟陛下,桂忠是國朝首起雇工起事者,而如今天下雇工已不少,光是京師官營產業的雇工就有三百余萬,他們比鄉民更有組織性,且掌握更多技藝,識字率也更高,見識也更多,一旦不服管制,于國影響很大,故臣認為,當處以極刑!使天下雇工畏懼!寧忍氣吞聲,損失些被拖欠的工錢,也不至于鬧事,而使朝廷受損。” “沒錯,寧屈雇工,不損官利,皇綱國法不能亂!” 閔洪學跟著附和道。 “王侯將相若謀逆,都需嚴懲,何況庶民,臣請陛下降旨嚴懲逆賊桂忠!” 張捷繼續說道。 “請陛下降旨!” 其余大臣皆跟著附和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