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這樣,袁氏一族的人被全部帶押進了囚車里。 而李若璉則在接下來來到了袁樞這里,并客氣了不少,笑道:“國公爺,煩請您也跟我們進京一趟吧,皇爺說了,雖然您已被開除出袁氏宗族,但朝廷是不承認的,所以朝廷要拿袁氏一族全家,您全家也得被拿進京。” “這像什么話,族里都把我們一家逐出來了,為什么我們還要被他們牽連受罪!” 袁樞之子袁賦誠頗為不服氣地說道。 袁樞喊住了他:“賦誠,不得無禮!” 說畢,袁樞就伸出手來,對李若璉:“請吧!” 于是,興國公一家也被押解進了京。 …… “興國公參劾自己族中長輩,不合禮制!此舉是大逆不道!” “族權沒有得到皇綱國法的承認,他們憑什么把新賓王一門開除出族譜!難道為我大明立下赫赫功業的能臣連入自己的族譜都沒有資格嗎?!” “新賓王一門配不配為袁家人,只有袁家自己的宗族才知道,朝廷無權干涉!” “陛下早已下旨新賓王配享太廟,連配享太廟的資格都有,憑什么配不上袁氏宗族的祭祀!” “新賓王能不能入袁氏宗祠,能不能入祖地安葬,乃是禮制,不是皇綱國法,皇家禮制由朝廷決定,而家族禮制自然有宗族決定!” 因朱由校讓人把袁樞彈劾自己宗族的事通過《邸報》公布于天下,讓天下文臣士子討論,打打嘴仗和文字仗,所以,文臣士子們真的因此事爭論了起來,爭的熱火朝天。 街頭講臺上爭辯不斷。 各處私人報刊上文章更新不斷。 甚至還有一些激進者直接到禮部衙門請愿要維護禮制的,也有到都察院請愿要求維護皇綱國法的。 自然也有打架斗毆的。 “雖然依舊有不少士大夫支持以禮治國,但也還是有不少轉變思想的士子開始因為各種原因支持以法治國,而大明接下來要革除掉就是以禮治國帶來的弊端,所以,現在可以試著進行以法治國的改革。” “雖說法無外乎人情,即法理是基于道德所立,但道德終究不能代替法令!任何人都不能以道德禮制的名義私設公堂!這里面作為代表的族權必須除掉,直到其父母也不能因孝禮而控制自己子女一切權益為主,因為子女就是子女,而不是奴隸!” 第(2/3)頁